第298章 聽講座發雞蛋(第2/3頁)

“大爺大娘們好,今天各位來得早啊。”空中又傳來一句話,仍舊十分清晰,甚至連那話中帶著的笑意都聽得一清二楚。

張文海覺得,這聲音聽上去好像有些耳熟。他下意識站起來朝台上看去,可他坐的位置離那台子太遠,台上那人又被那黃銅物件遮擋住了,所以他根本看不清楚那人是誰。

由於他站得久了,後面的人開始抗議,張文海只好坐下來認真聽那人說得話。

“……昨天咱們說到了怎麽看天時,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太陽早起笑。”

“大雨淋破廟!”台下的大爺大娘一起叫道,這些他們記得清楚呢。

“日落烏雲漲。”台上又傳來一句。

“半夜聽雨響!”台下馬上接道。

張文海聽著他們一唱一和,剛開始或許還不明白,後面倒是都聽清楚了。這人是把看天時的方法編成了通俗易懂的諺語傳給這些老百姓們,讓他們可以通過這些方法來分辨天時。

“看來大家都記得很清楚,那麽咱們今天要講的,是怎麽肥地。莊稼人都知道,要想莊稼長得好,最重要的是什麽?自然就是地要肥了。咱們閩地,大部分人都以打魚為生。除了咱們這裏靠海而居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咱們的地不肥,莊稼長不好。莊稼產出一少,老百姓就吃不飽,自然就得去打魚了。可是,並非家家戶戶都有可以出海的壯漢,而且天天吃魚也不是個事,甚至有時候連魚都吃不上。要想不餓肚子,我們只能想辦法讓地變肥,讓收成變好。”

“可是那些好田地都在富貴老爺們手上,我們的薄地瘦田連草都長不好。”有人說道。

“是啊,地越種越瘦,往年能收兩擔糧的地,去年就只收了一擔半。”

村裏不分男女都是要下田的,故而提起生計這個話題,大部分老百姓都憤憤不平,有感而發。張文海身為富貴老爺的一員,坐在其中瑟瑟發抖。

“看來大家都有此困擾。地的好壞雖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但是我們可以想辦法把壞地變成好地。那麽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如何肥地。首先,咱們要知道哪些莊稼養地,哪些莊稼傷地……”

台上的人侃侃而談,時不時還會說兩句俏皮話哄大家開心。因為涉及百姓生計,所以大家聽得非常認真。有些老莊稼漢邊聽還邊點頭,這其中有些內容他們曾經試過,只不過他們無法像這樣概括出來,也說不清楚到底為什麽要這樣做。

張文海原有些不以為意,後來也聽得入神了。他們家雖然也是以做生意為重的,但田地也不少,其中良田劣田都有。若是按照台上人的說法去做,說不定他家的劣田也能變成良田,多收不少糧食。

轉眼一個時辰就過去了,大家夥還有些意猶未盡。眼下馬上便是春耕了,他們想多學一點東西,回頭用上,秋天也能多打幾斤糧食回家。

台上的人似乎也看出來了,他先安撫了大家幾句,然後說道:“今天我就講到這裏,如果大家還想聽,明天還可以再來。當然,明天不能來的也沒關系,若家中有讀書人的,可以去翻翻《齊民要術》《農桑輯要》《農書》等,我今日所講,大部分都是上面的。”

“書上還管咱老百姓種田的事?”有人驚訝地問道,他們以為讀書只教人做官,卻沒想到還有種田的書。

“當然了。”台上的人又笑了,“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只要會讀書寫字,便能將自身經驗傳承下去,讓子孫後代有法可依,不用擔心無人口口相傳而將手法遺失了。”

老百姓們都點頭,如果人人都能認字的話,那這法子確實不錯。

那人又說了幾句,而後便讓大家明日再來,不過,明天就沒有雞蛋領了。

老百姓們紛紛表示沒有雞蛋也沒關系,就算今天的不發,他們也不在乎,畢竟學到的東西可比兩個雞蛋值錢多了。

台上人表示他說的一定做到,今天的雞蛋無論如何都會發下去。說著,便讓大家排著隊去前頭領雞蛋。

“誒,真好呀!不愧是讀過書的,懂的就是多呀!”

“可不是嘛!沒想到還有教人種地的書,你說有教人打魚的書嗎?”

“說不定有呢!可你家又沒人識字,有你也學不了!”

“誰說沒人呢?我家小孫孫都會寫自己名了……”

張文海排在後頭,聽著前面的人興致勃勃地討論著。他很想反駁說,根本就沒有什麽教人打魚的書,而且讀書根本就不是為了打魚,怎能將如此高雅之事和這些俗事相提並論呢?

可是他也知道,這話一出絕對討不了好,更重要的是,他剛剛才得了農書上的好處,又怎能立刻倒打一耙呢?

小橙子不明白自家少爺糾結的點,他只奇怪,明明之前說不是為了雞蛋,可怎麽一提發雞蛋了,他家少爺就立刻竄到前頭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