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還有下次?(第2/3頁)

他當時去到那下連村暗訪時,村民們對他的評價都不太好,提起他時總是搖頭嘆氣。但楚辭問及緣由時,他們卻不像其他村子一樣直言不諱,而是遮遮掩掩,一副有難言之隱的樣子。

楚辭當時以為他們是想給王立松留點面子,不願把他做的事宣之於口。現在看來,估計是實在說不出他什麽壞話了。

這王立松是五年前來到下連村的,據說他因鄉試失利乘船回鄉,途中遇到海龍王導致翻船,他被一塊木板擊中頭部昏厥過去,醒來就發現自己在岸邊。當時是村塾裏一位年邁的夫子將他救起來的,因為下水救他,這老夫子不幸染上風寒,彌留之際還在為下連村這些孩童的學業擔心,王立松感念他的救命之恩,自然接下了擔子,代替他支撐起這間村塾,一待就是五年。

這五年來,他兢兢業業地教書育人,將當地縣衙所撥款項全部用於村塾中,自己不貪分毫。此外,還經常自掏腰包給孩子們買紙筆,中午吃飯時還會掏錢補貼肉菜給他們。就楚辭看來,他做的已經很好了。當然了,前提是他沒有說謊。

在雙方各持己見的情況下,楚辭決定再派人去調查一下再做定論。但他心底的天平還是向那王立松傾斜過去了,只因他剛剛在公堂上做的那個決定。

所以,楚辭不僅沒有因為他越級上訪而生氣,反而對他禮遇有加。在楚辭看來,這樣的人就算有點無傷大雅的小毛病也沒關系,只要肯堅守原則,就還是一個好同志。

“大人,那位王夫子說想見您。”小四說道。

“見我?”楚辭從公文裏擡起頭,“那你把他帶過來吧。”說完,又埋下頭去處理。

“晚生拜見提學大人。”王立松很是恭敬,雖然他年紀比楚辭大得多,但他只是個秀才,在大宗師面前自然要以晚生自稱。

“免禮。他們說你想見我,是還有什麽事嗎?”楚辭擡頭起,溫和地問道。

“大人,晚生有一事埋藏於心,思慮良久,終覺不吐不快。”王立松臉上仍有些為難之色。

楚辭來了興趣,說道“那你說吧,本官洗耳恭聽。”

“大人,是這樣的……”

王立松走後,楚辭陷入了沉思。據這個王立松說,當時聽說了公文的內容後,他們原本是想一起上提學司衙門鬧一鬧的,結果有一位自稱江林的人找上門來,說是可以給他們出個主意。

他說“各位若是想讓提學大人打消主意,在下倒有個辦法。我知道你們是想直接去提學衙門找楚提學,可你們不知道此人剛愎自用,行事詭譎,從不聽勸解。若你們貿然上門,很可能會讓他惱羞成怒,到時候不止不能讓他打消念頭,更有甚者你們的功名都會被他取消。”

眾夫子大驚,忙問他是誰。

他說“小生江林,在下的叔父曾任提學司察題僉事,因與這提學大人政見不和,無端受了連累……”

“你說的可是提學司江大人?”有人問道。

“正是。你認識家叔?”

“當年江大人隨同王提學下鄉巡視時,老夫曾有幸陪過席,依稀記得這位江大人很是和善,待下面的人也很好。”

既然有人認識,大家對這江林說得話又認可了幾分。

“沒想到楚提學竟然是這樣的人,那我等如何是好?看來這村塾是關定了。”眾夫子嘆息搖頭不已。

“各位切莫如此灰心喪氣,在下剛剛不是說了嗎?辦法有,只看大家願不願意去做了。”江林笑了笑,聲音輕緩,帶著些許誘惑。

“自古以來人人都說民不與官鬥,我們能有什麽辦法,只能認命了。”

“不,辦法還是有的。只要你們一起去知府衙門告狀,就一定能讓那楚提學妥協。”

“可是官官相護,知府大人會接這個案子嗎?萬一直接將我們打出來,不是得不償失?”

“所以你們得去敲登聞鼓才行。鼓聲一響,全城的老百姓都會過來看熱鬧,到時候知府大人一定會接下此案,秉公辦理。你們要想村塾不被關,將此事鬧大讓他們有所忌憚就是最好的辦法。”

眾人低頭沉默不語,他說的確有道理,可是,擊鼓者杖三十,他們這些人裏誰去擊鼓呢?

良久之後,一個聲音響起“我去敲吧。”

“王兄,你……唉!”大家心裏松了一口氣,面上卻呈現出一副很無奈的樣子。

“那就這麽說定了,你們今日可以商議一下訴狀怎麽去寫,我對律法也有一定的了解,你們想不明白的,現在大可問我。”江林說道,嘴角劃過一絲冷笑。

……

“阿鐵,你讓兄弟們分頭行事,一部分現在趕去下連村,調查一下王立松和村民之間有何瓜葛。另外一部分去查一下,江大海的侄兒江林,若能抓住的話就直接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