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教育報雛形(第2/3頁)

這一點,在下午的清談中體現尤為深刻。一個個高談闊論的,仿佛天下大事盡在他們掌握之中,可張文海卻發現,他們的見識無比淺薄,不要說和普通學子比,就是和還未入試的明安小子比,都要差上許多。他被荼毒了一下午,一句話就沒有說。最可恨的是,臨走前他還聽見柳社長對那個領他進來的人說了一句,這個新來的除了有點錢之外簡直一無是處。他心累不已,就連爭辯都懶得了,只想早點回家睡覺。

聽完張文海的悲慘遭遇後,屋裏的人都笑了起來。楚辭笑完之後,心裏卻有了想法。

……

到前衙點卯後,楚辭命人去敲鐘,準備將大家召集起來,開個會。

聽到鐘聲的官員動作迅速的來到會議室,一個個的都先搶後面的位置坐下,生怕待會被楚辭點起來批評。在門外的楚辭看見裏頭一團亂,就咳了兩聲,而後裏頭立刻靜了下來,老老實實地在各自的位置上坐好。

“各位來的正好。上次讓大家去各地縣學調研的事大家已經都完成了。你們遞上來的東西我也都看了,寫的很是詳細,出現的某些問題也做了分析,這點很不錯。”楚辭先對他們的工作提出了褒獎,然而已經習慣楚辭作風的眾人卻不敢放松,因為他們知道,紅棗之後就是大棒了。

果然,楚辭又開口了:“不過大家也明白,光是做到這些並不能解決目前的問題。從大家遞交上來的東西可以看出,我們漳州府出眾學子數目並不多。但這並不是說明學子們學習不刻苦,而是供他們學習討論的機會還是少了。有些東西在課堂之上能夠學到,可是有些東西卻不能。”

底下的人此時議論紛紛,不知道楚辭又想說什麽了。不在課堂之內,難不成要他們去外邊嗎?

“大家也都是經歷過鄉試的了,自然清楚鄉試時的考題和縣試不同,裏面除了四書五經之外,更多的還是有關於時事的。若是鄉試時還像以往一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話,恐怕根本考不上。”楚辭說的話雖有些刺耳但卻是事實。他們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到後面才認識到一點的。如果他們能早點明白這個道理,恐怕中舉的時間都會縮短一些。

“那依大人之見呢?”

“楚某記得,當年在西江省縣學求學之時,縣學附近開了一家茶館,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有說書先生過來講大魏最近發生的比較重要的事情。我們這些學子平日出不去,但是都會花錢買上一份抄錄下來的內容,之後與學社友人互相討論,交流想法。正因為這樣,楚某才不至於做個睜眼的瞎子。旁的不說,單說最近省城傳來的消息,除了官府之中,還有哪些人關注了?這本是朝廷大事,然而我們本地的學子卻也一問三不知,這說得過去嗎?”

楚辭提出的問題非常現實,他也是在張文海入假社這件事上得到的提醒。這些人能夠成立學社,其實是一件好事,但是他們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只是夜郎自大罷了。而大部分有能力考上秀才舉人的學子都在書院裏讀書,除了朔望日外,他們根本不可能出來參加什麽學社。這就導致了,坐在一起交流的都是似懂非懂的,能聽懂的又沒機會坐一起交流。

王明想了想,說道:“那依提學大人您的意思,是要他們在學堂內起個社,平日裏多討論一些國家大事?”

“這也無不可。但無人監督引領,恐怕會流於形式。”這是楚辭擔心的問題,當初他們袁山學社是因為陳子方有經驗才能組織好,不像其他人起的社,只談一些附庸風雅的東西,反倒讓一些學子無心學習了。

“那,每個學社都派一名夫子鎮著,這樣一來,就不怕他們胡亂行事了。”有人提議道。

楚辭又搖頭了:“學社都是下學之時開展的,憑什麽讓人家夫子下學之後還圍著學生打轉?若本官讓齊大人你每日下衙之後留下來辦差,你可願意?”

可不能因為自己是上級部門就隨意給下級部門增加難聽,有一句說得好,上面動動嘴,下面跑斷腿。你給夫子額外增加工作,人家萬一情緒不好無心教學了怎麽辦?到最後被害的還是學子,反倒與初衷相違背了。

“那怎麽辦呢?”坐在下首的官員們一個個愁眉苦臉,似乎都在很認真地想辦法。其實大部分人根本不在意這些學子能不能學到東西,橫豎他們漳州府學子鄉試也沒考好過,他們不認為只是結個學社就能讓他們上進了。

但這其中也有小部分人是在認真想辦法的,他們覺得能擁有像楚辭這樣勤於公務,用心良苦的上司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

過了一會之後,周青說話了:“提學大人,下官這些天了解了一下漳州府各家學堂的習慣,他們一般都是上午讀書背書,下午講解其意的。講完之後就做課業直到散學。我們可不可以這樣,就把這些要探討的東西放到課堂之上來處理。這樣既不用耽誤夫子們的時間,學子們討論之時也有人引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