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關於報紙的討論(第2/3頁)

被留下的官員們見陸知府走了,便也飛快地吃完飯,而後又一起去了刑房,想要弄清楚陸知府判案的根據是什麽。

刑房遊大人剛剛處理了一樁案件,此刻正坐在刑房辦事處吃東西。他是個北方人,此刻正拿著煎餅大蔥蘸醬,吃得津津有味的。

“幾位大人怎麽過來了?”遊大人見幾位平常不太見面的同僚今天一起過來了,心中疑惑非常。

這幾人被大蔥的味道熏了一下,很想立刻出去,可是思及案子,還是堅強的留了下來。“遊大人,咱們有一個案子想讓你幫忙解解惑,不知你現在可有空?”

“但說無妨。”

“是這樣的……”禮部典吏將案件和判決都說了一遍,還小心機地將這判決是知府下的隱瞞下來,生怕他因為這個原因影響了公正。

遊大人聽完笑了笑,說道:“我還說是甚的疑難雜案,這不明擺著嗎?大魏律有雲,夜闖民宅者,可就地誅殺。別說張三只是追出去,便是他直接亂棒將李四打死,也無需償命。畢竟誰知道那李四夜闖民宅是想盜竊還是殺人呢?”

“……”大人們聽後,都沉默了。遊大人能理解他們對於律法條文不熟悉的原因,因為職責不同,他們無需深入了解。但這幾位大人還是受到了刺激,一個個都決定回家後就看看大律令,以免再像今天一樣丟人。

不止知府衙門在討論這張報紙,漳州府內所有拿到報紙的學子們也都在議論。

……

當天,府學山長在接到用油紙包裹好的報紙時,就忙不叠地用裁紙的小刀將其劃開了。

包裝一拆,“教育報”這三個字就出現在眼前。這是楚辭親自書寫讓人刻出來的,大寫加粗的字跡看上去無比鮮明,令人印象深刻。

府學山長小心地扯出一張報紙,先看了第一個版面。這上面寫著時政要聞,然後下面分列了幾個數字,第一條消息就是關於最近南閩省城破獲水匪一案的事。大標題的下面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了破案的過程及最後的處理方法,看得府學山長是心驚肉跳的。他原本只隱隱聽說了這件事,沒想到內裏還有這麽多的彎彎繞繞。一想到賊人殺害當地百姓,利用他們的身份潛伏其中他就毛骨悚然。

看完了第一條後,他又接著看下面幾條。這裏面都是朝廷內外的大事和最新發布的政令,看完後,府學山長陡然有了一種“不出於戶,以知天下”的感覺。

看完第一版面後,他又翻到第二個版面,上面是一篇史論——《刑賞至論》。這是淳德五年,南閩考生林志遠在殿試時所做的一篇文章,就是這篇文章,讓他得以成為南閩省第一位狀元郎,後又入內閣,死時官拜正一品。

府學山長乃林家後人分支,當他看完這篇文章後,難免熱淚盈眶。他沒想到,除了林家人之外,竟還有人能記得這篇文章,並且刊登在報紙上任眾人品鑒。他一直相信,林家的沒落只是暫時的,因為他們的祖上曾經證明過,只要肯發憤讀書,一定就能出人頭地!

林山長急於讓所有人都能看見林家先祖的這篇文章,於是他便喚來教員,讓他趕緊去到每個班,把報紙發下去。

和山長不同的事,所有的夫子和學子在拿到報紙的那一刻,都率先翻找第三個版面的內容。

前段時間山長去提學司開會,回來就介紹了一下報紙的事情,還讓學子們都寫了文章交上去,說要投稿什麽的。被選上的文章能刊登出來,據說還有什麽稿費,最重要的是,還有可能會被提學大人親自評點,這可是一件極其榮耀的事情!

“快看快看!這裏面有府學學子的文章,第一篇就是!”只見一個學子大聲喊到,就好像上面是他的名字一樣。

大家順著他的指點找到了第一篇,只見上面第一行印著《何謂學也》四個大字,第二行字略小些,上面寫著漳州府學鄉試甲班陳毓之,指導夫子孟道遠。這果然就是他們府學的學子寫的!

大家認真地看完了這位叫陳毓之的學子寫的文章,心裏忍不住嘆服,怪不得人家能上報紙呢,這無論是文筆還是對書籍的理解能力都是一等一的好。

贊嘆過後,他們又接著往下。下面是點評,點評人那裏赫然寫著漳州府提學楚辭幾個大字,原來他們說提學大人有可能會親自點評竟是真的!

這點評上面首先肯定了陳毓之的文章,說他“文筆流暢,條理清晰”,除此之外,大人還說他“深得魏晉遺風,以古寫今,令人贊嘆”。當然,誇獎過後,楚大人點出了這文章裏的幾處毛病並加以修改,又教了他幾句遣詞造句的方法,還給他推薦了幾本書去看。

這點評看得眾人羨慕不已,要知道楚提學可是今科的狀元郎,還是大魏有史以來第一個三元及第,有他指導,還愁鄉試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