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傳經送道(第2/3頁)

“這詩做的不錯,雖身處逆境卻能堅強不屈,有此心性者必能成大事。”楚辭評道,他又看了一眼,然後發現,“字也寫的不錯。你練顏體多少年了?”

被點評的書生名叫秦安,他剛見楚辭拿起他的詩,心裏一陣忐忑,生怕自己寫的不好會被楚提學斥責,沒想到楚提學竟會誇獎於他。他激動地說道:“學生練顏體已有十年了,我父親當年最喜顏魯公的字,學生的字便是和他學的。”

“你父親也是位讀書人?能寫這樣一手好字的,必然不同尋常,不知令尊現在何處當差?”楚辭隨口一問,卻發現面前這個清秀的書生聽了他的問題後,眼中那抹不去的哀痛。

“我父親他,兩年之前赴京趕考,中途遇到大風翻了船,一船的人……無一幸免。他生前對我的學問抓的最緊,還說若考中進士便將我們一家都接去京城。”秦安眼睛一紅,又想起當時初聞噩耗時痛不欲生之感。

“抱歉,本官無意提及了你的傷心事。原來你的父親是位孝廉老爺,怪不得能寫一手好字。你也莫要太過傷懷,只要你肯認真讀書,終有一日能達成你父親的願望。”楚辭寬慰道。

秦安抹了把臉,露出一個笑容,他的眼睛亮亮的:“嗯!我一定會達成父親的願望!”

周圍的人對秦安很是同情,“子欲養而親不待”,多麽令人遺憾呐!同時,他們也為楚辭的歉意而驚詫不已,沒想到這位提學大人竟能如此通情達理。

這事揭過之後,楚辭又逐一點評了一下桌上其他十幾張詩作。他雖不擅長做詩,但品鑒起來卻頭頭是道。他評出這些詩的魁首後,大家都是點頭贊同,並未有一絲異議。

“這首詩是哪位高才所做?還請上前一步。”竟是比試,自然得有彩頭,楚辭準備了一支宣筆,這筆很有些名氣,唐時曾是貢品,需“歲貢青毫六兩,紫毫二兩”,白樂天曾為其詩雲:每歲宣城進筆時,紫毫之價如金貴。現如今它在大魏朝雖不復唐時得意,但仍不是普通的學子能用得起的。

魁首聽罷,上前一步,恭敬地朝著楚辭行了一禮。楚辭對這學子有點印象,便問道:“你可是府學陳毓之?”

“回大宗師的話,學生正是陳毓之!”陳毓之激動地滿臉通紅,他沒想到只一會兒楚提學就記住了他的名字。

“很好,本官對你寫的那篇《何謂學也》印象很深,沒想到你的詩也做得這樣好。這支筆是彩頭,你既為魁首,便拿著吧。”

陳毓之小心翼翼地接過這支宣筆,眼中滿是欣喜。他決定了,待他參加鄉試那天,一定要把這支筆帶去,沾了狀元之氣的筆,一定能助他取得一個好成績!

其他學子艷羨地看著陳毓之手上的毛筆,看來不止他一個人,大家都是那樣想的。

隨後,楚辭便讓大家自由活動。這些學子一聽,便開始像開屏的孔雀一樣,盡情地抖落著自己華麗的羽毛。有的站在船頭吹簫,婉轉悠揚的簫聲配著這一副如畫的景致,簡直讓人陶醉其中。有的坐在一起下棋,修長白凈的手執著一個個黑白棋子,在談笑間進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廝殺。還有的在鋪紙作畫,毛筆一起一落間,一副盛夏賞荷圖便於紙上勾勒而出,看一看景,再看一看畫,真不知是人在畫中,還在畫在景中了。

楚辭在這群學子中間走走停停,心中無比寬慰。這群學子多才多藝,一點兒也不比其他地方的差。明年的鄉試場上,漳州府未必不能占據一席之地。

中午的飯食是一艘小船送來的,幾個大大的食盒裏裝著清淡雅致的美食,再佐以一壺青梅酒,便是上好的待客之物了。

酒足飯飽之後,楚辭提出了一個問題,讓大家開始討論。這個問題結合了南閩省水匪案中的倭人一事,問的是“一個大國應有怎樣的外交之策”?若敞開懷抱,未免引來豺狼,可閉關鎖國,又會與外界脫軌。到底該怎麽做,才能既不損害國家利益,又能知己知彼呢?

這群學子先是一愣,他們在書院裏時還從未談起過這些事?無論是先生提問還是學子間互相探討,都是以四書五經中的內容為主的。等他們反應過來時,內心又滿是激動,能與朝廷大員探討國事,不正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嗎?

於是,一場激烈的辯論便由此開始了。剛發言時,大家還有些抓不住重點,說起觀點來一會一句,讓聽的人很是不解。而後,楚辭根據他們的意見不同,給他們分了兩方,每方各持一種不同的觀點來討論。他們要做的,就是說服對方認同他們的觀點。

這下子,他們算是找到了正確的路,開始爭鋒相對,提出的問題也是一個比一個刁鉆,舉出的例子一個比一個更能打動人心。楚辭領著張文海幾個看得津津有味的,辯論賽的風采就在於,不止說的人投入其中,看的人也能熱血沸騰,恨不得自己也加入進去。楚辭看常曉和傅明安都有些躍躍欲試,便將他們也送進了辯論的隊伍之中,開始接納己方觀點駁斥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