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適應和改變(第2/3頁)

這次他們批卷無需糊名謄抄等步驟,楚辭的要求是直接閱卷,閱卷時需要找出蓋了“屎戳子”和上“登藍榜”的答卷放置一旁,至於其他的答卷,直接將分數打在上面就行了。

關於這個分數問題,楚辭也找負責改卷的夫子們開了個會。往常鄉試閱卷時,只寫取字和畫圈,這樣改卷雖然節省了時間,但卻看不出其中的差距。所以此次改卷,楚辭根據經驗制定了判分標準。比如說,每篇文章按十分算的話,那破題兩分,語言表達清晰流暢兩分,論述能引經據典打動人心三分,文章立意言之有物發人深省三分。

夫子們只需按照這個標準給出恰當的分數,並且改完之後,同組人還要復查一遍,對於偏高和偏低的分數都要再改一遍,以免發生偏頗不公的情況。

因為召集的夫子人數眾多,所以一人只需判二十幾份卷子。不過一份卷子包括了四書題三道,五經題五道,詔判表誥共四篇,策論五篇,五言八韻詩一首,合在一起十八篇,也夠讓人吃不消的了。綜上原因,即使學生數比較少,這場模擬考還是改了五天的時間才改完。

改完之後就是登分,夫子們需要先將他們每一場的分數算出來登記在上,而後再將總分記在最後。算出總分後還要排名,等名次出來了,才可以放榜。

這道工序做起來也是很復雜的,一來二去便又過了兩三天。楚辭身為上司也沒閑著,他要把這次考試的總花費算出來,然後給這些人結賬。

比如說監考費按每人每天二錢銀子算,七個考場一天的總花費就是十六兩八錢銀子,九天下來就是一百五十一兩二錢。改卷費每人每天一錢半,五天下來就是三十二兩三錢。兩項合計一百八十三兩五錢銀。

再加上出題費三十六兩,印刷試卷加上答題專用的“文闈卷紙”八百多份,加起來一共兩百六十兩左右。再加上之前給他們布置考場的,還有這些天官員們的吃喝用度,零零碎碎算下來,之前收取的報名費已經所剩無幾了。

楚辭算完這一筆賬後,心裏直呼慶幸,還好沒有托大讓提學司出這筆錢,要是多來幾次,恐怕提學司就要破產了。剩下的那幾十兩銀子,楚辭也沒有充公的意思,他將這銀子作為獎金,去劉掌櫃的書坊采購了一大批文具,用來獎勵這次前一百的學子。

十月初十這一天,府城提學司衙門口的榜墻上足足貼了十六張紙,才將縣裏參加模擬考學子的分數全部公布出來。

這一天府城的鄉試班全部休息一天,讓這些學子得以前去查看自己的成績。

府城學子陳毓之一直以來都是天之驕子,當他的文章出現在第一期教育報上,被楚辭親自點評稱贊之後,他的名聲就更加響亮了。身處無數人的恭維吹捧之中,陳毓之即使表面仍然謙虛,但內心還是有那麽一絲絲驕傲的。此次模擬考,他本覺得以自己的實力,最差也要排在前三。可誰知,前十名竟都沒他的份。

陳毓之強自按捺住心中的恐慌,繼續往下找,這才在第十六名的地方,看見了自己。他仔細一看,第一場六十三分,第二場五十一分,第三場四十二分,總分一百五十六分。

他不明白這個分數代表的是什麽意思,但他對比了一下,本次考試第一的那個家夥,總分為一百七十四。他竟和那人相差十八分!面對同窗們疑惑打量的目光,陳毓之臉上火辣辣的,簡直快要無地自容了。

就在學子們因為看不懂排名上面的分數而議論不休時,提學司大門打開了。

身著官服的楚辭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學子們的面前。台階之下的學子們立刻彎腰行禮,口中齊呼“學生們見過大宗師和各位大人”。

“各位不必拘禮,起身吧。”楚辭朗聲說道,學子們又拜了拜,才直起身子,安靜地聽他說話。

“本官知道各位恐怕對這上面的分數有些疑問,故特來解答。大家三場考試一共作文十八篇,每篇文章按十分算,總分合一百八十分。每場考試的分數都登記在上了,大家盡可以查看,如需更加詳細的查閱,之後可稍作停留,提學司有一名冊,上面登記了爾等每一篇文章的扣分情況。爾等可通過這次考試的分數來查漏補缺,揚長避短。”

說完了分數後,楚辭又分析了一下此次考試的結果。

“本次考試最高分為長平縣學學子祝澤一,合一百七十四分,他只在韻詩和公文方面扣了些分數,其他的都被夫子們評以滿分。祝澤一可在?”楚辭問完,祝澤一便從人群擠至最前,激動地向楚辭拱手作答:“大宗師在上,學生便是祝澤一。”

楚辭點點頭,誇獎道:“你做的文章本官也都一一看過,寫得很不錯。如無意外的話,下一年鄉試你必然榜上有名。”不等他高興,楚辭又道,“但凡事不可言之過早,等真正到了鄉試時,會有各種因素影響同考官們及主考的判斷,到時候結果怎樣猶未可知。所以,祝澤一,你不可因此驕傲自滿,還需多加努力,才能確保鄉試時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