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京報(第2/2頁)

“唉!”祝峰嘆了一口氣,“害我白高興了,我還以為真是他出的題呢。”

姜顯突然插了一句話:“這題未必不是他出的。”

“可他又沒回來……你是說,這題是別人帶回來的?對了,我明白了!”吳光猛的在朱明越的大腿上拍了一下,“我爹說前不久秦禦史巡視南三省回來了,那南閩省不正在其中嗎?一定是他帶回來的。”

不止是他們發現了這些問題的出處,其他人在討論這些案子的同時,也順便猜測了一下來源。他們只需順著時間往前一推,便推算出這些案子應該出自楚辭之手。因為旁人怕是想不出這些刁鉆的題目。

天和帝在考了大臣們幾天之後,終於過足了癮,大方地將秦順帶回來的那幾張教育報發到各位大人的手裏,讓他們權衡利弊。

看完了報紙的官員們自然都清楚地知道這東西的價值。上面的信息量十足,對於啟發民智,宣發政令有很大的幫助。而且,戶部的大人在看見上面投放的廣告之後,眼睛立刻亮了起來,他仿佛已經看到了源源不斷的廣告費在朝他飛過來。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天和帝問道。

“聖上,臣等認為,此物可行。”右相代表他們那邊給出了答案,這報紙不僅是個新鮮玩意,而且影響力十足。要是能讓他們承辦,對於革新一派來說是件好事。

左相聽後,卻站出來搖了搖頭:“皇上,臣等認為,此物若要發行於民間,還需慎重考慮才是。”

天和帝有些不悅,但他面上沒有露出痕跡,只是問道:“哦,聽左相所言,此物似乎有些不足之處,不知左相你有何看法?”

“聖上,此物雖好,但卻沒必要發行於民間。百姓們之所以一直以來能夠勤勤懇懇地勞動,就是因為民智未開,故才能對朝廷政令言聽計從。聖人也曾說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千年以來一直如此。故臣認為,此物就算要發行,也只限於仕族之中流通即可,不可使此物流傳於民間。”左相這邊認為,百姓知道的越多就越難以管束,所以這東西不應該在民間發行。

然而他話音剛落,右相就站出來了。

“聖上,臣不認可左相的看法。聖人說的,分明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今天下大定,左相還當我大魏百姓人人皆愚昧無知之徒嗎?正因為百姓們的思想雜亂,咱們才要發行報紙,以正確的想法去引導百姓,使他們明理,這樣,才能天下歸心。”

一時間,保守派和革新派就掐上了,兩方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唇槍舌戰,雙方都認為對面不可理喻。然而他們爭論的重點只在於,應不應該把報紙發行到民間,想來對於發行報紙一事,他們並無意見。

眼見兩邊爭論不休,天和帝只好出來主持大局。在雙方各持己見,互相都說服不了對方的情況下,天和帝一般的處理方法都是讓所有官員表決。哪方爭取到中立派的認可更多,哪方就能取得勝利,今日當然也不例外。

表決結果出來,現場卻一片寂靜,因為這次的結果竟然是兩邊人數相同。大夥兒不約而同地將視線轉移到天和帝的身上,看他如何處理。

天和帝沒有直接表示贊同哪一方的看法,而是幽幽嘆了一口氣,說道:“當日朕還是孩童之時,曾跟在文皇帝身邊一段時間。文皇帝待下寬和有禮,常對百姓報以憐憫之心,道世間之苦有十,平民百姓便獨嘗八、九。他在位期間,多次減免賦稅,以求百姓們日子能好過一些。他常常對朕說,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有把全天下的老百姓都當做自己的子侄對待,百姓們才會認可你。”

“當然,各位擔心的問題我亦知曉,只不過這報紙都已造出,便是朝廷不發行到民間,難道還能攔得住底下人私下傳閱?既然結果都一樣,何不大大方方發行於市,躲躲藏藏反而惹人笑話。只不過,這裏面的內容還需謹慎選擇,報紙的版面也可多元化,無需像這教育報前幾期一樣都是百姓們看不懂的文章,也弄些大家喜聞樂見的東西上去。”

天和帝拍了板,其他人再有意見也沒用了。此次戰役,由右相一方大獲全勝,當場拿下了京報的承辦權。

左相心裏恨極了外放千裏之外還不安分的楚辭,更惱極了將這教育報帶回京城的秦禦史。可楚辭遠在他鄉,他鞭長莫及,而對於秦禦史,他也不好多說什麽。這些酸儒動不動就以撞墻自盡威脅別人,若他話說重了,趕明兒他真血濺金鑾殿,那他就是長三張嘴,也洗不清身上的冤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