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互通有無(第2/2頁)

張松年見大家都明白了他的意思,便繼續說道:“按照往例,初五設宴,初六入闈封門,到時候內簾官和外簾官切不可私下聯系,互通有無,實在有事,只能通過中人傳達,不可自作主張。若肆意妄為,一經查處,便關進監牢,待考後再行審理,諸位可明白?”

這封門封的是副主考以下,楚辭等五人不再封閉範圍內,自然無需應聲。各省抽調來的同考官及監考官們皆恭敬回答,張松年聽罷,滿意地點了點頭。

“還有,一日考畢,諸位回到驛館之時,不許赴宴飲酒,當然,自行飲酒也不可。若要出門,必須征得本官許可,若貿然外出,考後必然追究其責,你們可明白?”這句話,張松年是交代副主考們的,因為其他人在考試結束前都必須待在貢院裏,只有他們五人可以外出。

楚辭等人拱手稱是,只要不是腦子有坑的,一般也不會拿自己的仕途來試探主考官的忍耐度。

之後,張松年又交代了很多規矩,縱使其中大部分都有當考官的經驗,但大家還是不敢含糊,豎著耳朵聽得認認真真的。楚辭就不一樣了,他一邊聽還一把掏出炭筆在小本本上做記錄準備回去復習,以免因為不熟悉犯了忌諱。

張松年在京城時聽過他在國子監的定的規矩,是以知道他在記筆記。而其他大人就算有疑惑也只能藏在心裏,只是時不時地會瞟兩眼。

這個會一直開到下午才結束,張大人說自有人將飯菜送上,讓他們先各自回房休息,待晚上的時候再為大家接風洗塵。

和張松年告辭之後,大家陸陸續續離開了書房,楚辭見張松年臉上略顯疲態,就也沒有上前打擾,跟著大家一起往外走去。

“楚大人好啊。”楚辭正走著,突然有一位官員上前來和他打招呼。

楚辭一愣,隨後也拱手道:“你好,敢問這位大人怎麽稱呼?”

那官員看起來大概二十五六,長得眉目清朗,斯文俊秀,笑起來讓人頓生好感:“在下是南河省定安府提學徐逸州,此次鄉試有幸被選為同考官,有幸得遇楚大人,不上前來打個招呼,總覺得有些不好。”

楚辭有些尷尬,聽他話中之意,好像是認識他?可任他想破了腦子,也想不出自己在哪裏見過這位徐大人,只能應兩聲“幸會”以示禮貌。

徐逸州似乎是看出了他的尷尬,便主動揭曉答案:“楚大人應是不認識我的,只是我卻早已認識你了,只不過都是從書信上。我祖籍南閩省漳州府,知府衙門裏的徐文書,便是我爹。因我也任提學之故,所以他寫了很多信給我介紹你的政令,還讓我效仿一二。”

楚辭聽他這樣說,立刻恍然大悟,原來是徐文書,他記得這老頭最喜歡看報了,因為知府衙門就在提學司不遠,他無事時總會坐到裏面蹭報紙看,有時候還讓他們把篩選下去的也給他看。原來是想“偷師”啊。

看著楚辭打趣的眼神,徐逸州有些窘迫,連忙解釋:“家父並非有意泄露,是我問了他才告訴我的,我也沒有故意效仿,還請楚大人不要多心。”

楚辭搖搖頭:“不,我沒有多心,更不會多心。學問一途本就應該與有識之士互通有無才能共同進步,這管理一方學政也是如此?。有些州府學風優良,百姓們樂學向上,必然有其緣由,而有些府學風懶散,一定也是有原因的。我們若能取長補短,終有一日,也能使全府上下百姓變得樂學勤學。”

徐逸州有些激動:“那也就是說,楚大人你同意我效仿你們漳州府行事?我們也可以在學堂內部開辦教育報了?我們也可以組織學子們進行辯論賽了?”

連辯論賽都知道了?楚辭挑了挑眉,看來那老頭對兒子還真是盡心盡力啊。“當然,若徐大人你覺得好的,盡都學去便是。楚辭先是大魏官員,其次才是漳州府提學,若此法能為大魏培養更多的人才,那才是楚辭之幸。”

一番大義凜然的發言讓徐逸州和其他佯裝湊熱鬧的官員們都陷入了沉思。如此大公無私,也不怕別人學了後超過他,這位楚大人才是真正有學者風範之人。在他身上只能看見智慧和包容,這怎能不叫大家感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