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考場之上(第2/2頁)

時間就此流逝,很快,便到了八月初五。這天一早,南江省的巡撫衙門外就張貼了告示通知各位考生此次鄉試的主考官和隨行隊伍。張松年等人也終於換上官府,出了別院,被人迎到了驛館裏頭。

此時南江省選派出來參與本次鄉試的人手也都絡繹不絕地來拜訪主考官了。這些選出來的人手都是經過重重調查的,能入選的人,六親之中必須無有當年參加鄉試的學子,有的都以避嫌為由剔除出去了。

初五晚設了入闈上馬宴,初六就入闈封門了。初八日天還未亮,考生們就已經等候在各府圈出的區域中等待檢查。

三聲鑼響之後,天和四年南江省鄉試正式拉開帷幕……

再說另一邊的南閩省,此時也有條不紊地開始檢查入場。考場中,有人發現某些學子似乎格外淡定,他們進入考號之中,第一件事便是打掃考號的衛生,打掃好後便坐在裏頭閉上眼睛養精蓄銳,臉上的表情分外平靜,似乎他們此時並不是處於決定命運的關鍵場所,而是隨便一個地方。

其中年紀大,經了事的考生這幅樣子便也罷了,有些年紀輕輕看似第一次入場的卻也能如此淡定,此等心性不得不讓人嘆服。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事,這些人根本就不是頭次入場了。漳州府的三次模擬考,早已將他們變成了考場“老油條”,此時的他們熟知每一項流程,就連外面看守的衙差什麽時間會來送水,他們也猜得很準確。人之所以會緊張不安,無非是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一旦未知變成了已知,那些緊張不安的情緒就會慢慢逝去。

這些學子此刻十分感激楚辭,要不是他們提學力排眾議辦了三次模擬考,他們此刻恐怕也會如其他首次入場的考生一樣惶惶然,心態也會和往常大不相同。一旦變得心浮氣躁起來,就一定會影響答卷的心情,到時候會考成什麽樣可想而知。

想到府中官員們的付出及關愛,漳州府學子的決心就更加堅定了,接下來他們一定要認真考試,就以取得功名來報答那些對他們充滿期待的人吧。

……

初八日傍晚時分,南江省所有州府的考生才堪堪檢查完畢。楚辭翻閱了一下名單,驚訝地發現南江省的考生竟比他們西江省要多出一半,足足有六七千人參加了此次鄉試。

按照往常取仕的人數來看,取中率大概在九十五比一左右,這次皇上允許多取一些人,所以最後張松年和南江巡撫商量出來的取中率大概在八十比一。也就是說,在場的學子中,最後能取得舉人功名的,至多不過九十余人。

楚辭在算清楚之後,再看這些臉上充滿了期待的考生們,不禁有一些難受。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應是清楚自己沒有機會再進一步的,可他們還是來了,抱著心中那微微的期望來了。

這些人有的鬢發已飽經風霜,有的尚稚氣未脫。這裏面有師徒同場的,有父子同場的,甚至還有祖孫三代一同來參加考試的。楚辭難以想象,當他們得知自己落榜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怪不得人們聽說某人乃是南江省考上來的時,總會露出佩服之色,實在是他們的競爭壓力比之別省要大得多。

“楚大人,在下瞧你臉上的神色,是否有些不忍呢?”與他一同巡查的正是徐逸州,楚辭之前看他時覺得他才二十五六的年紀,誰知後來一問,才知道他居然三十多歲了,他的孩子竟也有楚小遠那麽大了,實在叫人驚訝極了。

楚辭點點頭:“一想到他們懷揣希望而來,卻只能裹挾失望而去,我就忍不住為他們難受。若朝廷能多取些人就好了。”

徐逸州也嘆了口氣,誰說不是呢?他爹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考個舉人回去光耀門楣。雖然這個願望在他身上實現了,但看著他爹每次站在他的舉人匾額前那副落寞的樣子,徐逸州就恨不得把自己的功名給他爹。

楚辭見他的情緒也變差了,心中有些愧疚:“徐大人莫要介懷,在下也不過是隨意感嘆幾句罷了。反正無論朝廷再多取多少人,總是有人要為此遺憾傷心的。希望他們能早日認清現實,尋一份事業養家糊口,也好過一年又一年在這鄉試場上磋磨時間。”

畢竟,範進中舉的例子,還是少之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