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挖墻腳(第2/2頁)

當官的,哪個能受的住徹查呢?身在這個位置上,除非真的沒有一點私心,不然的話都是一查一個準的。

此時,恐怕信已離開五常府,正在去陽信府的路上了。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楚辭,此時正坐在船上前往漳州府。

昨日他在太平縣滯留了一會後,就聽說了那件事。他自是不太相信的,可當他在港口等船時,發現不斷有閩地口音的人背著包裹匆匆下船離開,而這些人裏男女老少都有時,他不得不承認,也許南閩省確實發生了什麽事。

會是水匪嗎?楚辭心裏有些懷疑——他已經把水匪和倭寇掛上了等號——如果是水匪的話,那麽是什麽樣的原因,才會讓倭寇們明知大魏已有提防的前提下,還要來不斷進犯大魏水境呢?

楚辭這幾日時常坐在船頭思考,這艘船是中型客船,按照以往的標準,至少應該可以容納四五十人同乘。但是現在,這艘船上才十幾個客人。

楚辭也問過船老大這件事,當時船老大的說法和張虎他爹說的差不多,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當楚辭問他是否親眼所見時,船老大卻搖頭了。

楚辭又問他此事發生在何時何地,是何日發生的,船老大也是支支吾吾的,根本就說不出個所以然。楚辭基本上可以確定船老大只是道聽途說的。可是他描繪的水匪,形象和倭人十分相似,就連一些獨有的特征,都描述的一模一樣。

因此楚辭又陷入了懷疑中。思來想去之後,他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也許確實有人看見了水匪,只不過他有些誇大其詞,才使得這些話在百姓們口口相傳時變了味。楚辭聽說的最誇張的一個說法就是,其實南閩省已經落入水匪之手了,他們在城中肆意燒殺搶掠,很快就要打到西江省來了。

楚辭當時聽了,簡直哭笑不得。南閩有幾萬水軍駐紮,怎麽可能在他離開月余的時間內淪陷並且沒有一點消息走漏?

懷著疑惑的心情,楚辭終於到達了南閩與西江省交界之處,他讓張虎結清賬目後,就帶著行李去了南閩水師營地。

因他有水師提督的親筆信,所以楚辭成功地進去了營地臨時駐紮點,等待他們發船。在等待時,楚辭仔細觀察了一下這些軍人的表情。他發現大部分人的狀態確實不如以往放松了。他們大多肅著臉,警覺地站在船的四周。一旦有船靠岸,他們便會用眼神盯著這些船上下來的人不放。楚辭幾次發現了他們還下船去搜了幾個人的包袱。

這種種情形都顯示著不尋常,楚辭心情變得沉重了不少。

船很快就開了,楚辭被安排在巡航船的一個客艙裏。他們對待楚辭還算客氣,但神色之間難免會有些輕視。楚辭安慰自己,大魏朝的文武官之間一貫都有一條鄙視鏈,他們絕對不是看不起自己的身材樣貌,只是單純的不喜歡文官罷了。

可是他們對待張虎的截然不同的態度,卻讓楚辭難以再欺騙自己。這些人面對身體強壯,力大無窮的張虎時態度特別親切,當他們得知張虎還和京城軍營裏的人學過拳法之後,更是興高采烈地拉著張虎去切磋武藝。

張虎愛好和平,本不想和他們打來打去的。可是他們態度實在熱情,讓面軟的張虎根本無法拒絕,只能勉強同意和他們切磋幾場。

剛開始時張虎還不太熟悉,面對這些把打架當成家常便飯的人,他在對打時還有些手足無措,吃了好些悶虧。楚辭看著有點心急,生怕張虎會受傷。

可是幾場過後,張虎漸漸來了手感,他的力氣本來就大,熟悉套路之後基本上就再沒輸過了。

男人的友誼就是如此簡單,幾場架過後,他們便和張虎稱兄道弟了。甚至還有人為張虎打抱不平,認為他這樣的英雄竟然在一個孱弱文官的手下當書童,這分明就是屈才!他們妄圖說服張虎琵琶別抱,投入到南閩水師的懷抱中,屆時他們一定會好好對待張虎的。到時候如果有了任務,他們還會帶著張虎一起去完成,到時候分得了軍功和財產,如何不比當一個書童來得更快活呢?

楚辭很是無語,這些人當著他的面挖墻腳,難道就不會感到羞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