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抵達(第2/3頁)

吃完了東西,兩人又坐了一會,提學司的人到了。來的是王明,王百萬看見他倒不敢和對陳老漢的態度一樣了。自古官民有別,即使他只是一個學官,也比他一介商人的地位要高得多。

“王老爺,這是提學司的王大人。”陳老漢為他們引薦。

“王老爺?這可真是巧了,我也姓王,說不定咱們五百年前還是一家呢。”王明笑得十分可親,態度也好似閑話家常一般,沒有一點上位者的傲氣。

王百萬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身為一個商人,和當官的打交道也是常事。別說是這些有品級的官了,便是那些衙門裏當了個差的,頭都昂的比別人更高些,何曾有過這麽好說話的?

“大人說笑了,小民的王哪敢和您的相提並論。”

“一筆寫不出兩個王字,大家都一樣。”王明笑了笑,“好了,閑話我也不多說,王老爺可是真心想做這霜糖的生意?”

王百萬連忙點頭:“大人,小民確是真心想做這生意的。只是,不知這霜糖作價幾何?若是價錢合適,我便都要了。”

王明心裏有些犯愁,他問價的信寄出去還沒回應,這幾天他也到那些鋪子裏了解過,這每家的價錢都不一樣。他自己家中采購的,是這裏頭居中的那一種,一兩大約在六十三、四的樣子,一斤就要一兩銀子左右。

往常他沒了解過這些瑣碎事,如今一聽不免有些咋舌,如果他家無恒產,光靠那一個月十幾兩的俸祿,恐怕連糖都吃不起。

要報價的話,肯定不能以這個價錢,要多少才合適呢?

王百萬看這位大人皺著眉頭似有不滿的樣子,心裏不禁有些忐忑。萬一對方獅子大張口,再來個強買強賣可怎麽辦?

王明最終還是沒有先報價,而是探了探他的口風,再拿出自家糖的成色來說話。而這王百萬也熟諳砍價之道,從發家不易講到運輸的困難,最終以五十七文每兩的價格成交。

王明對這個價格挺滿意的,畢竟是別人過來收,不用他們費時費力運到外面去。王百萬也挺滿意的,雖說比他的心理價位貴了一文。

今年紅糖大省減產,這種霜糖勢必也會比原來更少。物以稀為貴,現在外面的霜糖每兩已經提到了七十文左右,等到接近年關的時候想必會更加高。這批霜糖買來,去掉成本和來回的路錢,算下來應比他買紅糖還要賺的多些。

在一旁看他們談買賣的陳老漢激動不已,往年累死累活熬紅糖,收購價也不過是十五文一兩,今年有牛幫忙,也只比以前多那麽一道工序,價格就能翻上幾番!

生意談妥之後,王百萬生怕夜長夢多,要求馬上過秤。這莊子上就有大秤,陳老漢喊來莊子上的人手,將倉房裏的霜糖一缸一缸搬出來過秤。

稱好一缸,便把重量寫在紙條上貼在缸口處,這五個莊子加起來一共八百多畝地,去除建築面積和種植水稻以及其他果蔬的面積,甘蔗差不多種了二百多畝地左右。

古代沒有各種肥料,不比現代一畝地的產量差不多在三到十噸左右,這裏一畝地大概也就一兩噸的樣子,換算成古代的斤兩,一畝肥地大概能產出兩千五百多斤左右,而瘦地只能產出一千多斤。

提學司的這幾個莊子上的負責人,有的勤快有的懶些,所以最後這二百多畝差不多共收獲了四十一萬斤甘蔗。一百斤甘蔗能出三斤白糖,一斤是九百一十二文,三斤就是二兩七錢多銀子。

王明叫了幾個手下一起來算賬,幾人算盤撥的飛快,總算將這院子裏的糖價算清楚了。王百萬請來的賬房先生也在一盤算,最後兩邊一對賬,發現數字剛好對上,這糖總價是一萬一千一百二十四兩六錢銀子。

王明大方地表示,這零頭可以抹去,於是那六錢就被抹掉了。

這數目比較大,王百萬身上只帶了幾千兩銀票。不過幸好這裏的錢莊是全國通兌的,於是王百萬趕緊邀上王明,帶上印章,一起去那天下錢莊兌出銀票來。

第二日,王百萬乘上那載著一萬多斤霜糖的大船,離開了漳州府。

這筆錢入了賬,楚辭走路都帶風了,想到明年一二月還可以再榨一批糖,他就高興得不得了。

不過,最讓他高興的還不是這件事。他翻開老黃歷,看著那個被圈上的時間,心裏湧上一股酸甜夾雜的滋味。

再有三五天,寇靜靜就要到了!

楚辭忘不了自己收到信,看到這個消息時的感受。想起當初京城一別,他哄寇靜說一年就能回去,現在已經三年多了,他還在南閩省沉浮,而那個說要在京城等他的人,卻來到了這裏。

楚辭這幾天有空總是會照一照鏡子,仿佛變回了當初那個極為重視儀表的人。自來到這漳州府,一到到晚都忙於公務,他不知道自己還是不是當初那一派斯文俊秀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