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緣由(第2/2頁)

他們翻出地圖尋找去處,在結合了天時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因素後,他們最終選定了南閩省。

一來,這個地方剛剛經過了大清洗,和朝中黨派稍有瓜葛的人要麽被斬首要麽被流放了,各方勢力一時發展不到那邊去,對他們來說很安全。

二來,南閩省地處偏僻,省內官道崎嶇不平,途中崇山峻嶺,毒蛇猛獸藏於其中,若要進省,一般都是走水路。而水路由閩地水師掌控,水師元帥祝威不太摻和朝中之事,只要再派個信得過的人去看著,他們便無計可施。

三來,便是因為楚辭了。

天和帝有時很後悔不聽溫太傅的勸告,因為大皇子和楚辭不和,便順了左相之意,將楚辭調出了京城。楚辭此人聰明果敢,不畏強權,面對朝中重臣的質疑,也從不退縮,反而能以理服人,堵住他們的口。

他時時在想,若楚辭一直留在這朝堂之上,他是不是就多了一柄利劍,在面對這些官員時,也不會這麽無力了?

在決定好去處後,天和帝便和溫太傅商議要不要將楚辭升任為南閩省正提學,這樣他讓楚辭做些事也能方便點。

溫太傅不同意,他認為此時不應該把楚辭放到明處。要知道,他現在是漳州府提學,享五品知府儀仗,而如果升任正提學,便可享從二品巡撫儀仗。三年之間,連升五品,豈不是把楚辭放到火上去烤?試問哪個升任正提學的,不是熬了十幾二十年資歷,才得以上升的?

不過,不升楚辭不代表沒有辦法,溫太傅打聽到,南閩省正提學杜玉對楚辭十分欣賞,他為人又十分正派,只要把他升上去,就不愁楚辭做事會畏首畏尾了。

楚辭還不知道自己因為溫太傅的幾句話從而錯失升職的機會,不過就算知道了,他也不敢答應下來。就像溫太傅說的,太搶眼了,木秀於林而風必摧之,他還是老老實實,將漳州府發展好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