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生辰(第3/4頁)

陳興這邊攤子鋪的很大,只看這建了一半的官學就知道這是一個大工程。

看著只有不足百十人的工匠在那邊幹得熱火朝天,曹植向思齊投來了疑惑地目光。

陳興替思齊對曹植解釋道:“依著王主的吩咐,如今正是秋忙時節,有家有口的工匠們可以先回家忙過農時,等一切收拾完畢後再過來開工便好。”

陳興原本想著從旁的郡縣雇傭工匠,思齊卻否定了他的想法,轉而從成平郡中挑選勞力上工,這樣能讓他們在不必去田間勞作的冬天有活幹、也有錢拿,大大提升了地方就業率,也能讓百姓的手中更加寬裕。

周柯的滴灌裝置已經應用到了農田當中,除此之外,周柯還發明了幾個可以用來播種和收割作物的機關,大大地提高了效率,也減輕了當地農民幹活時的負擔。

思齊覺得這是個好勢頭,日後官學開授了農業相關課程後,可以培養出一批專業技術員,從而使得地方農業更好地指導和提高。

看過農田之後,思齊意猶未盡,又去附近兩個農貿產品交換的集市轉了一圈,在一處買豆米商販的攤子前討價還價了許久。

曹植從未見人在集市上跟人還價的場景,面對著這樣的思齊感到有些驚訝,看這兩個商販氣勢很足,說話也很滴水不漏,唯恐思齊吃虧,便出聲打圓場:“我這裏還帶了些銀錢……”

要不就用這個價格買下來吧。

思齊對他做了一個“噤聲”的動作,轉頭用上了自己前世在菜市場上歷練出的十幾年的砍價功力,繼續和攤主降價,又論了大概半刻鐘的功夫後,思齊最終選擇了成交,買到了一車的豆米。

陳興帶人將思齊的戰利品送回了王府,曹植和思齊慢悠悠地騎馬往回趕。

回府的路上,曹植終究還是沒有忍住,對著思齊問道:“阿瑛今日出門沒有帶足銀錢麽?”

為何要跟那攤販討價還價將近一刻鐘之久,又為何還是用了商販一開始報出的高價格成交了一車的豆米。

“倒也不是沒有帶足了購置米面的銀錢,只是想詢一詢貨價。”思齊道:“只有問清了城中豆米的價格,才能真正知曉城中收成如何,能攢下多少招兵和練兵所用的糧草。”

曹植卻道:“我看陳郡守是個忠心之人。”

言下之意,陳興不可能編造數字騙她。

思齊道:“即便陳郡守忠心,可他手下的那些人我並不熟悉,摸不準他們的套路,陳郡守不會胡亂糊弄於我,但他可能被手下人糊弄,也可能被有心之人蒙蔽,所以我還是要更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既然我們今天都到了這裏,不去親身上前詢一詢價格,實在也不是我的性格。”

既然話說到了這裏,思齊也忍不住對著曹植多說了幾句:“我今天當著陳郡守和幾位地方官員的面過來詢價,其實也是想向他們傳遞一個消息,讓他們知道我並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王主,如果他們刻意隱瞞,不對我說實話,我也有其他的辦法得到真相。所以今天,不論他們的忠心與否,我都要讓他們知道,我這個王主不好糊弄。”

這麽做的本身也是一種監督,只有未雨綢繆,建立好的監督機制,才能把可能產生的類似貪腐、隱瞞等問題提早消滅在萌芽之中。這樣遠比出了問題後再懲罰處要省心省事省時得多。

聽了思齊這話,曹植才意識到,自己從前說話做事都有些想當然。

譬如平日裏在司空府中,他總以為父親為人強勢,母親頗有手腕,有這樣的父母在上面鎮著,他也很少管束自己手下之人,認為他們定然畏懼父親母親的手段,不敢對自己隨意欺瞞。

但聽了思齊這番話後,才發現自己做得還有些不夠。

想到這裏,曹植有些慚愧:“我的確對我手下人約束有些不夠,從前剛分了院落時候,還是二阿兄替我管制過一段時日,後來他跟著阿父在外征戰,把這事撂開後,我院中的那些手下人的確不似從前那般規矩了。”

思齊也知道,曹植和曹丕關系的冷淡也是曹植後半生不如意的主要原因之一。

曹植如今只有十二歲,之前在府中深得曹操喜歡,被父母保護得很好,這也是他從小到大第一次出這麽遠的門,幫著曹操考察北地民風民情。

不知是不是曹操刻意引導的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曹植性格特點也越發明顯起來。

像他這樣思想純粹的人,更適合搞學術而非玩弄權術,是那種身上透著不食人間煙火的文學家和學霸,在交際和用人方面天賦一般。

曹植越是如此,曹操在選擇繼承人時心就會越發偏向曹丕。而思齊和曹植交好,自然希望他能夠一生安好,能夠同曹丕處得更來,過得也比歷史上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