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探春竟是最小的

甄家多年未入京,這一次來,走親訪友,維護人情關系,自是應當之事。

而京中故舊知甄家乃是靖王舅家,此番過後,甄家必然飽受福澤而強盛崛起,皆願與之交好。以致於甄應嘉夫婦近日來所收到的拜帖接連不斷。

甄應嘉夫婦忙於此道,應接不暇。

但是今日甄應嘉回訪摯友回府,卻神情低落,隱有驚慌之色。

鄒氏見之,不由詢問情由。

甄應嘉悲嘆道:“大事不妙矣。”

如此長籲短嘆一番,才向鄒氏道:“今日我在黃侍郎家中,聽聞朝廷復議追繳國庫、府庫欠銀之事……”

鄒氏聽了皺眉道:“此事往年也有傳聞,怎麽這次是真的不成?”

大玄自開國以來,就有有功之臣向國庫借銀修建家宅,或是應急所用之舉,此乃太祖首肯。

太上皇在位後期,舉國安泰,國庫充盈,太上皇因憐惜某些官員生活拮據,但有生老病死無所支撐,哀憐過甚,有傷國本,故在太祖善政之上,大開方便之門:

凡有官爵之家,遇大事無銀可用,可據實上奏戶部或地方府衙。戶部和地方官府當按情借款,扶危救難。

此政一出,天下十數萬士人,莫不感恩戴德,盛贊聖皇陛下仁德無雙。

於是許多官員果然從國庫和府庫中借得款項,度過艱難困苦的時日。

但是相比較那些少部分真正需要從國庫、府庫中借銀救難的官員,其他那些更多的官員,卻借著善政,想方設法從國庫中借銀享樂。舉國奢靡之風,由此而來。

後期朝廷雖然發現其中弊端,加大追繳力度,使得情況有所遏制,但是卻一直未曾完全廢除這一仁政。

以致於一些“老賴”,至今還欠著國庫和府庫大量銀子。

顯然,甄家就是老賴之一,不然此時不會這般緊張。

甄應嘉嘆道:“聽說朝廷這次是真的缺銀了,所以動了真格。”

鄒氏想了想,道:“若是如此,咱們只看風聲,別家怎麽做,咱們家也照做便是,總也不至於出什麽大事,橫豎欠銀的,又不止我們一家。”

甄應嘉再次深深一嘆:“你是不知道,別的都好說,若是朝廷當真動真格,咱們家砸鍋賣鐵也能應付過去。

但是聽說朝廷這次不但要追繳欠款,還要翻舊賬。你又不是不知道,咱們家自太祖時期那些事,加起來少說欠了國庫數百萬兩銀子,這些銀子,咱們如何拿得出來?”

鄒氏面色一變,驚呼道:“怎麽那些也要算?不是說那些銀子都花在太祖身上了,怎麽要讓我們來還?”

“誰說不是呢!

當年太祖仿舜南巡八次,倒有四次都是咱們家接待的。

那時人人都道咱們家聖眷舉世無雙,可是誰又知道,咱們家為了操辦這些事,廢了多少功夫和銀錢?這些海量的銀子,可是一家一族可以承受的?

不得已之下,才從國庫中借了銀子。

後來太上皇下江南,照樣有一次住在咱們家,這前前後後五次接駕,才讓咱們家欠了國庫幾百萬的欠款。”

甄應嘉一邊喝著酒,一邊將這些內情說來。

鄒氏知其說的乃是實情,便道:“是啊,這些銀子算起來都是花在太祖和太上皇的身上,與咱們家倒是不相幹。這幾代人都過去了,朝廷也沒說要追繳這些銀子,怎麽如今卻提起來了?難道是有人故意要害我們?”

鄒氏一句話,提醒了甄應嘉。

是呀,這些欠款從他爺爺開始就已經還不清了,好幾十年來,朝廷也沒說過要讓他們家還錢,怎麽突然就這麽不講情面了?

甄應嘉突然一拍大腿,道:“誰說不是!必定是有小人作祟,若是太上皇他老人家真要咱們還銀子,怎麽這麽多年過去不提,突然就要我們還了?

三四百萬的銀子,這不是要把我們往死路上逼麽……”

“可是,如此朝廷主政的,不是靖王麽?”

鄒氏又道。

一句話,令甄應嘉沉默了下來。

鄒氏想了想後道:“咱們與其在這裏瞎猜,不如去問問他,他定然是清楚這件事的。正好茯兒在他們家也玩了兩日了,咱們也該去瞧瞧才是……”

甄應嘉沒說話,半晌道:“你說,會不會這就是靖王的意思?”

鄒氏先時一愣,然後才愕然問道:“什麽意思?”

“難道你真的完全忘了老太太的話了,萬一,我是說萬一老太太說的才是真的,那會不會正是靖王想要借此機會,除了我們,以絕後患?”

鄒氏面色慘白起來:“這不會吧,靖王看起來,不像是如此兇惡之人……”

甄應嘉卻猶疑起來。說起來,他到現在對靖王的身份還將信將疑,只是馮祥親自來警告過他,他才不敢多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