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議戰

南鄭地。

與新鄭、大梁那等王城不同,坐落於南鄭地的趙爽封地中的主城沒有那宏闊高遠的王者氣象,小巧而又緊致。

兩裏之城,五裏之廓,城中建築布局井然有序,街衢南北方正,東西狹長。

城池位於水澤環繞的平原地帶,隨著趙爽的二十萬部眾陸續遷至,城外大片的田地被開墾。村莊坐落,阡陌縱橫。

趙爽的封地,實際控制著西北至祝融部數百戰士駐守的二牛山,南至巴蜀玄螟部的冥潭,東至庸楚的廣大區域。但整個封地之中,大部分是山區,除了庸楚地的田地之外,真正膏腴之地便在南鄭地如今已經開墾好的八十萬畝良田。

水澤環繞,良田沃野。

殿宇之中,趙爽自高閣遠眺。可見田地之中,青苗連綿。

秦墨的影響已經深入趙爽的封地之中,工器署中更是集結大量傑出墨家弟子。這些人都是技術型人才,精通水利、器具、土工等。

“君上,今年天下各地皆有旱情,不過多虧了墨家的人提前布置,新修水利,引水入渠,覆蓋了新開墾的田地。今年雖不至大豐,應該有所盈余。”

典慶巨大的身軀,站在趙爽身後。他身材魁梧,銅骨鐵皮,讓人不敢接近。唯有在趙爽身邊的時候,才顯得不那麽可怕,流露一絲溫情。

“天下大旱麽?”

趙爽呢喃一語。山東六國受此影響,國力衰退,而秦國的國勢卻沒有那麽大的影響。鄭國渠已經修築差不多了,再加上都江堰,關中、蜀中兩大灌溉區,每年千萬石的糧食輸入各大倉,足以支撐著秦國數十萬大軍征戰。

“趙王新喪,公子遷繼承了王位,可是他治國無方,人心不服。公子嘉在代地,與邯鄲相抗。再加上旱情,趙國國力衰退,攻趙之議怕是已經提上了日程。”

秦之大敵在趙,從戰略攻勢上看,要東出,就必須先拿下上黨、太原兩大盆地,掩護關中側翼的安全。

否則,當年龐煖揮師十萬,自河東攻入關中的路徑,依舊能對秦國造成巨大的威脅,乃至亡國之患。

只有滅了趙,秦國才徹底解決了側翼的安全問題。

而現在,則是一個良機。趙國內部天災人禍。公子嘉據於代地,與邯鄲隱隱成了分裂之勢。趙國內部兩大軍團,扈輒率領的邯鄲軍團與李牧率領的邊境軍團,本來在先趙王手中還能同舟共濟。可現在,因為李牧的邊境軍起於代地,被邯鄲那邊深深忌憚,注定難以受到重用。

再加上旱情影響,軍糧銳減,國勢衰退。

若是攻下了趙國,則是天大的軍功,秦國內部不少人都看到了這個戰機,也都在盯著。

“羽林軍如何?”

趙爽側過了頭,問道。

“依主上之意,引三千羽林歸屬臣下,入披甲門中,依魏國武卒之法訓練,數年時光,已有所成。至於其余七千羽林,則由主上部將、親族統屬。臣看了,白露、司馬寒、趙信等將,頗得其法。這一萬虎軍,羽翼初成。”

這一萬羽林軍,九千步軍,一千騎軍。九千步卒之中,三千武卒是重裝步兵,而其余六千則是精裝弓手。

典慶說完,低頭看向了趙爽。

“主上也想要參與伐趙之役?”

典慶很清楚,趙爽這些年一直在建造戰備,弓弩箭矢、長矛戰車……便是為了裝備軍中,征戰獲得戰功。

趙爽卻是一笑。

“跟李牧過招,砸多少錢進去都可能賠,我才不去觸這個黴頭呢!”

對於趙爽而言,要刷戰功,也不要頭鐵去撞李牧這座大山啊!

花錢造的裝備,賠了多劃不來。

“江湖上、朝野中,昌平君這老家夥最近總找我麻煩。”趙爽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嘴角微微一撇,“就讓他先去蹚道。”

……

昌平君府。

“大兄,趙爽的人最近很是活躍,已經在朝廷各處都攛掇起了伐趙之役。”

昌平君聽了這話,心中一緊。

“恐怕沒有這麽簡單,趙爽怕是要借此攫奪軍權。”

秦王親政之後,秦國上下都煥然一新。只有秦軍之中,變化緩慢,基本上還是延續著之前的格局。

若說最大的變化,便是王翦訓練的十萬新軍。王翦已經坐穩了大將之位,其余如李信、蒙武、王賁、辛勝等將,忠於秦王,也已經嶄露頭角。

只不過,軍中重的是戰功與資歷。就算這些將領受到秦王信重,可沒有戰功、資歷尚淺,依舊無法獨當一面。更何況,王翦手下多為新軍。

所以,對外征戰,在秦軍的序列中,論將,一些世族、外戚一方的老將依舊排在他們前面;論兵,也輪不到新軍出戰。

“若是對趙用兵,出戰最有可能便是趙爽那方的楊端和軍和我們這邊的樊於期軍。可要滅趙,楊端和麾下數萬重甲顯然不夠,至少要十數萬大軍。趙爽若是借此,在軍中擴大影響力,我們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