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價值

賀蘭山下,曾經的匈奴王庭如今已經變了一個樣。取代了連綿的牧帳,土地上多了一些房屋,外圍也豎起了柵欄,旗幟飄揚。

一隊騎軍自遠處而來,在原野之中奔馳,掀起了煙塵。

大門緩緩打開,一旁放羊的胡人都避了開來。

營帳核心,一群秦軍將領等候著。騎軍一路從營門走入了中心的屋所前,一路人沒有阻攔。

趙爽從馬上下來,一旁的匈奴馬奴小步過來牽走了馬。

趙爽看著,有些意外,卻見得房屋之前,一眾秦將穿戴整齊,拱手行禮。

“漢陽君!”

趙爽揮了揮手。

“不必多禮。”

從上郡至此,行軍數百裏,風塵仆仆。趙爽看了一眼,周圍有著各種簡陋的作坊,作坊裏有秦人,也有胡人,生產著食物與工具。

房屋並不高大,看起來很是簡陋。趙爽走了進去,裏面也僅僅是能夠遮風擋雨。

屋中擺著的巨大地圖,上面描繪著賀蘭山周圍的山勢。

趙爽走上前,坐在了主位。

“如今安西鎮軍擴編至多少人?”

“已有七萬余。”

安西鎮軍鎮守北地、隴西,隨著地盤的擴大,需要更多的軍人鎮守。不過最為核心的還是那三萬重甲。

而要移民屯墾,那麽便少不了軍隊的護衛。尤其是一些偏僻但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的位置,更是多為軍屯。

賀蘭山下的土地經黃河穿流,可通關隴河西各地,位置十分重要。又因為其地肥沃,可耕可牧,與河南地大部分草野不同,適宜遷居,可緩解關中越來越重的人口壓力。

秦軍分散各地,開墾屯荒。於地勢緊要處設立軍寨、關隘,防範匈奴。

只不過,相比於偌大的土地,此時人口還是太少了。屯墾之地,只能在秦軍的有效防禦範圍之內,等站穩腳跟,再逐步擴大。

“匈奴如何?”

“斥候來報,匈奴自敗退之後,將主力遷到了陰山之北,只留守了少許人在陰山之南的王庭。看樣子,他們似乎短時間內不會再南下。”

沒有了軍事壓力,那麽開墾的速度自然會加快。

“朝廷已經定下了方略,於此立城,號為典農,著令我軍,經略此地。另於各地設縣,安撫地方,綏靖胡羌。最終要將大軍擴至十萬,方能妥當。”

“諾!”

趙爽與一眾秦將商議了具體的方案與人手、物資配置,天已經晚了。

一眾秦將退了下去,最終只剩下了趙信等少數的屬臣。

賀蘭山下肥沃的草野是匈奴等部遊牧之地,如今依舊如此。只是匈奴北退,余下的部落難以形成絕對的控制力。

“金城那邊如何?”

“依照主上的策略,於各地要隘派遣軍士,設立寨堡,屯墾移民,保護商路的安全,如今已完成大半。”

趙爽點了點頭。

“各地的糧倉如何?”

“金城倉已蓄滿,各地小倉多至八成,少至五成。”

這麽多年以來,趙爽一直在修築糧倉,籌集糧食。便在他的封地中,南鄭倉、庸城倉、金城倉等大倉外加隴西、北地、巴蜀、庸楚、河西等地的各小倉,如今已經形成了貫通東西的糧道路線。

情勢已經相當緊張。隨著秦軍東出的步伐越來越近,在攻伐六國的大戰之中,糧食必然是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

秦國的西境此時安寧,可東面卻很熱鬧。於山東之地,秦軍出關,兵鋒正盛,韓王抵受不住,獻出了南陽地,想要讓秦軍罷兵。

只是,這無異於飲鴆止渴。韓國正是依靠南陽地的重重險要,才能擋住秦軍的鋒芒。南陽地一失,那麽韓國便無險可守,秦軍可直入韓國腹地。

可以說,大戰已經相當近了。若是鯨吞天下的大戰降臨,那麽糧食必然緊張,沒有儲備,會極大影響到商路與封地的穩定。

“朝廷的方略之中,便有在西境培養騎軍一項。另外,在未來十年之內,將金城的騎軍的數量升至一萬。為此,如今的馬場顯然不夠,需要擴大,並培育優良的馬種。另外,加快種植苜蓿、黑豆等作物。”

秦軍的戰馬多為北地、隴西的馬種,雖然優良,但是與河西走廊乃至西域的出產的優質戰馬相比,顯然是不如的。

只是,用作軍馬,必然是要大規模產出的,不可能秦軍的士兵人人都有一匹千裏馬。

所以,用頂尖的優質軍馬作為馬種,結合本地的馬種,若是能培育出優良的軍馬,拉開秦軍騎軍與六國騎軍的差距,才是最為重要的。

“屬下明白!”

……

韓國。

紅蓮站在昔日鄭國留下的冷宮中,看著眼前荒涼的場景,陷入了沉思之中。

她的哥哥失蹤了,至今沒有任何消息。而那個人,自從幾年前辭去了大將軍一職後,便一直沒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