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踏山河

水渠灌溉,禾苗壯實。

農人從水渠的分流的渠道中挑著水,回到農地灌溉。

自從鄭國渠修建完畢之後,這二三十年來,關中的糧食富足,支撐了秦國東出,一統天下。羽林在側,守衛左右。

趙爽看著一望無際的良田,心中卻有著憂慮。

鄭國渠此時依舊在發揮著巨大的效益,灌溉渭水北岸的大片田地。這四萬頃土地每年能收獲數百萬石的糧食。

不過自從秦國一統天下之後,關中便成了帝都所在。帝國從關東之地遷徙了大量的富戶,進入關中安頓,再加上支持數十萬大軍驅除匈奴,開拓邊地,以及遷徙黔首實邊,造成關中的糧食收支其實是負的。

為此,帝國開通漕運,每年將關東之地征收的糧草通過水運,輸入鹹陽,才能維持糧食收支平衡。

帝國失去了關東泰半郡縣,漕運自然也就沒有了當年的效用。

帝國的漕運癱瘓,關東百萬漕工,在天下大亂的如今,加入了山東反秦勢力之中。這也是張楚軍能夠迅速做大的原因之一。

關中雖然沒有混亂,但關中的糧食很緊張,每年都有著百萬石級別的缺口。

維持帝都的成本和王都的成本是不一樣的。

當年帝國一統天下之後,以山東之地潛在的叛亂風險為基本考慮面進行了制度設計,在全國建立漕運系統的時候,重點兼顧了關中、巴蜀等屬於帝國基本盤的地區。

鹹陽倉這樣的帝都區糧倉都是十萬石一積的級別,霸上倉、櫟陽倉等關中糧倉中也常年儲備著巨量的糧食。

天下大亂沒有多久,漕運雖斷,可弊端還未顯現太深。

此時的關中依舊可以靠過去積累的糧食和財富,動員數十萬大軍東征。

蕭何站在趙爽身旁,作為丞相府的主簿,他對於如今帝國所掌控的郡縣的賦稅收入很了解。

“君上,今歲看起來是個豐年。成都、南鄭那邊來報,巴蜀、漢中今歲也能提供兩三百萬石的糧食。”

此刻還未入秋,對於糧草收成只能有個粗略的估算。不過巴蜀之地一向是帝國的糧倉,帝國百年經營,一統天下之後,更加改善了關中通往巴蜀的交通。

不過,巴蜀、漢中之地的糧食,還是東輸到南陽、南郡更為方便。

“另外,成都與江州那邊已經按照君上的意思,建立起了兩支軍隊,水陸大軍合計三萬人,並著工匠造大小船只五百艘,現在已經完成了一半。”

“看來酈商和虞子期做的不錯。”

蕭何跟在趙爽身後,聽著他的話,微微一笑。

如今關中的情勢不錯,不久前剛剛擊敗了攻入三川的張楚軍。如今李信與李由合兵,正在與張楚軍主力激戰,看樣子,獲得勝利也是遲早的事情。

不過,趙爽卻按住了一眾將領東出平叛的呼聲,如今依舊是采取了防禦的戰略。

許多人不解,不過蕭何卻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即使今歲是個豐年,可關中的糧草收支依舊不平衡,有著很大的缺口。雖然依靠著就過去的儲備,能夠維持平衡,可是這個弊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顯現。

趙爽掌控關中之後,便一直做著調整。

“張楚軍不足慮,不過其背後的六國舊族,卻是麻煩。”

張楚軍中多的是草莽,各路的首領只知攻城略地,搶奪人口、財富,並不懂得如何治理。可六國舊族中,卻不乏能人,知道如何管理地方,安撫百姓,維持生產。

“君上是擔心一旦帝國的軍隊陷入了與張楚軍廝殺的泥潭之中,會被六國舊族趁機漁利?”

“不,或許六國舊族便是期待著我們與張楚軍陷入僵持之中,便是張楚軍沒了,他們也會自己上。”

蕭何對此,似乎有些明白了。

如果帝國軍隊東出,就算最後平定了張楚叛亂,可獲得的是比原來更加殘破的地域,短時間內無法彌補自身平亂的成本。

張楚軍就算沒了,可更加東面的還有齊軍、楚軍,北面還有趙軍、燕軍。就算六國的軍隊不是帝國軍隊的對手,可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不能速戰速決,便會陷入了帝國軍與六國軍僵持的局面。

以如今關中的情形,很難承受數十萬大軍拖長戰線,四處征戰,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戰爭。若是能速戰速決便罷了,可若一旦僵持下來,最終出現的便是軍糧難以維持,最後全線崩盤的局面。

“可君上若是不管,恐怕張楚軍敗亡後,很快會出現諸侯做大的局面。”

“天下諸侯,不過爾爾。如今關東之地,尚未有能與我軍精銳匹敵者。真正需要在意的是後方糧草。”

大軍便是再精銳,可沒有糧草支撐,也是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