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三不朽(第2/3頁)

待到高句麗人援軍進城,悄然放火。

不費唐軍一兵一卒,就令高句麗人遭受巨大損失。

“早就聽蘇定方將軍提起,年輕一輩有個蘇大為,今日一見,名不虛傳。”

一個寬厚略帶沙啞的聲音,從身後響起。

蘇大為回頭,看到此次配合自己行動的水軍大將。

這是一個年約六旬的將軍。

他一身金甲,膚色黝黑,雙掌骨節粗大,鼻梁隆準,雙眼若豹,眼中閃光熠熠。

在頷間,生著如燕人張飛那般戟張的濃黑胡須,顯得極為粗獷有力。

然而此人說話,卻透著溫文爾雅,語音字正腔圓,顯得極為沉穩。

“謝過將軍,將軍不覺得,我砍掉他們的拇指,太過殘忍嗎?”

“我之英雄,彼之仇寇,兩軍交戰,何來殘忍一說。軍中可不流行婦人之仁。”

金甲將哈哈一笑:“我現在是白身,毋用喊我將軍,就叫我的字,正則吧。”

劉仁軌,字正則,出身汴州尉氏人,漢章帝劉炟之後。

在太宗時以直言敢諫聞名,累官至給事中。

李治即位後,任青州刺史。

“禮不可廢,軍中皆為袍澤,這次若非將軍接應及時,計劃不會如此完美。”

“還是阿彌你眼光準,用兵如神,此次高句麗人吃了大虧,而我軍損失微乎其微,當真是後生可畏啊!”

劉仁軌哈哈大笑,他似乎特別愛笑。

蘇大為知道,其實最近幾年,劉仁軌過得並不太好。

唐高宗顯慶四年,劉仁軌因處理“畢正義案”得罪李義府,被貶為青州刺史。

顯慶五年,高宗發兵征討百濟,劉仁軌奉命督海運。

李義府在明知時機不當的情況下,強行督促他出海。

結果,船隊在途中遇風沉沒,死傷嚴重。

朝廷派監察禦史袁異式審訊。

結案後,李義府對高宗說:“不斬劉仁軌,無法向百姓謝罪。”

舍人源直心說:“海風暴起,這不是憑借人力所能預料的。”

高宗於是僅將劉仁軌免職,以白衣的身份隨軍。

所以剛才蘇大為稱劉仁軌為“將軍”,劉仁軌說自己是白身。

白身,就是平民,沒有任何官職。

蘇大為自然不會因此對劉仁軌有任何輕視。

歷史上,蘇定方平定百濟後,劉仁願被任為都護,與新羅王金春秋的少子金仁泰共同鎮守百濟都城泗沘城(後世韓國忠清南道扶余郡)。

大唐在百濟設立熊津都督府,任命左衛中郎將王文度為熊津都督。

但王文度在渡海時病亡,高宗於是授劉仁軌檢校帶方州刺史,代替王文度統軍。

也就是說,原本在王文度死後,朝廷會任命劉仁軌接手在百濟的爛攤子。

但是因為蘇大為的出現,這一切歷史已經改變了。

而按歷史,大唐與倭國著名的“白江口之戰”,就是劉仁軌指揮。

單一海戰而論,劉仁軌可排進大唐前三。

當然,這一切,因為蘇大為的存在,即將爆發的白江口之戰,也必將發生改變。

“阿彌,莫怪我交淺言深,以你對我的大恩,我必會全力助你,況且你我還有蘇大總管這層關系。”

劉仁軌在蘇大為耳邊以只有兩人才能聽見的聲音道。

蘇大為向他點點頭。

此前,李義府曾暗示劉仁願秘密除掉劉仁軌,但被蘇大為勸阻。

明面上,蘇大為和劉仁願關系降到冰點。

而背地裏,沒人知道蘇大為與劉仁願真正的關系。

若大唐軍中有黨朋。

那蘇大為、劉仁願、劉仁軌,皆屬於蘇定方這一派系。

永徽五年,劉仁願任蔥山道行軍子總管,隨盧國公程知節出討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

正是這次出征,令劉仁願與蘇定方,建立起特殊的關系。

而蘇大為,為蘇定方指定的兵法傳人,衣缽弟子。

有這層關系在,劉仁願會和蘇大為翻臉?

但現在泗沘城上下,全都以為劉仁願與蘇大為決裂。

這其中,自有玄機。

涉及蘇大為與劉仁願之間的秘密。

而劉仁願與劉仁軌的關系,現在也可以說不錯。

否則歷史上,也就不會有李義府命劉仁願暗殺劉仁軌,結果被劉仁願拒絕的事了。

簡而言之,軍中都是自己人才好辦事。

若是換一個相互掣肘的將領,水師只用晚上一個時辰到達買召忽。

等待蘇大為的,極有可能便是被高句麗源源不斷的援軍纏上,全軍覆沒的結果。

兵者,死生之大事。

不可不察。

“蘇都督,我們現在是回泗沘?”

迎著鹹腥味的海風,劉仁軌扭頭看向蘇大為。

只見海面巨浪激起雪白的泡沫,激濺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