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托付(第2/3頁)

他取之有道。

你說權、色,這些蘇大為一點都不沾邊。

越是這種臣,一般帝王越是提防。

不怕臣子有弱點,就怕臣子無欲無求。

沒有小欲,那就是有大欲。

你說你一個做官的,權也不想要、財色也不想要,你想要什麽?

王莽未篡漢時,堪稱東漢道德楷模。

當然,此前蘇大為也沒有特別大的權力,並沒有讓李治太關注。

但從蘇大為創設都察寺,李治對他暗中的關注,與日俱增。

直到此次上官儀案。

李治才算看清蘇大為這個人。

覺得此人確實有能力,也有忠心,能辦事。

所以在孫思邈給太子看過病後,才特意撥一點時間,留給君臣二人來對話。

對蘇大為,他不用前途、財富、美色這些。

而是曉以大義。

何謂大義?

就是太宗皇帝重立規則,打破和結束從魏晉到隋唐,兩百多年權臣篡位的亂政,立萬世之基,造福天下百姓。

初當皇帝時,何曾想過什麽天可汗,想過做大唐之盛。

唯一想的就是不要像那個短命的隋朝一樣,二代而亡。

太宗故去,如今這個選擇題交到李治手上。

從做皇帝論,開疆拓土,使百姓安居樂業,揚大唐國威,這一切,李治都做得很好,甚至超乎預期的好。

接下來的泰山封禪,就是李治想在有生之年,對自己身為帝王的成績,呈獻給上天。

算是給自己,給太宗一個交代。

剩下的,就是為帝國繼承人鋪路。

太宗擔心的事,李治同樣擔心。

要如何做,才能選出最優秀的繼承人。

才能將大唐,這麽大的家業,給穩穩托住,不致於生出什麽亂子,不至於中途夭折,不會再經歷廢、殺、弑、篡,這些不測之禍。

選中蘇大為,一是看中他的能力,二是通過了層層考驗。

但方才的局面,仍然萬分兇險。

蘇大為若有半分遲疑,一定會有殺身之禍。

這宮中藏龍臥虎,只要李治一個命令,必定血濺五步。

哪怕蘇大為是異人。

但宮中最不缺的便是異人。

當年那些突厥狼衛能入宮中,全因李治另有計算,否則只怕連宮門都入不了。

蘇大為在這一瞬,腦中想到的也很多。

首先是自己的位置,確實比較敏感。

如果他像賀蘭敏之一樣,只是自己一個人關起門來自嗨。

哪怕他召集一些勇武之士,建立私人部曲,李治也不會正眼瞧一眼。

一個人的能力,始終是微小的。

在龐大的國家機器面前,不值一提。

問題就出在,蘇大為的能力太強。

論個人武力,他是異人。

長安能獨自攔下他的人已經不多。

論統率力,他在軍中的戰績,已經鋒芒畢露。

無論是軍中,還是李治都清楚,待蘇定方等老一輩的名將故去。

大唐的新一代名將中,必然會有蘇大為一席之地。

此外,蘇大為還有極強的情報獲取和整合能力。

都察寺、征倭、坐鎮百濟。

這一切,都足以引起李治的警惕和重視。

也正因為蘇大為能力極強,李治絕不會允許他太向武媚娘靠攏,打壓乃是必然。

但,若蘇大為想向李治靠攏,也存在許多問題。

首先是他身上武媚娘的烙印,令李治無法全信。

此外蘇大為對功名權勢,財富美色,都沒有強烈外露的欲望,令李治更加猜忌。

古之名將,如王翦外出帶兵打仗,還要特地向秦王求田問舍,以求自汙。

昔年蕭何也故意強占百姓田宅。

不是要貪那點便宜,而是要留下汙點,以便君王放心。

蘇大為這邊,差就差在這裏了。

以致於回到長安後,李治還要絞盡腦汁,才能將他壓一壓,免得擢升太快,難以控制。

再說蘇大為如果投向李治,武媚娘會怎麽想?

李治最多再撐十年吧,未來數十年都是武媚娘的天下。

怎麽選?

向武後,向李治靠攏,目前都不可行。

門閥貴族的圈子,蘇大為更是不用想,那個圈子更加排外。

唯一的機會只能是太子。

蘇大為投靠太子李弘,李治不但不會怪罪,反而會推上一把。

武媚娘也不會有意見。

李治對蘇大為的安排,有點類似當年李世民對蘇定方。

先驗證了其能力,以及忠誠。

然後再讓蘇定方坐冷板凳,磨煉十幾年。

待太子繼位,前有蘇定方,後有蘇大為。

便是上代帝王留給太子的一筆寶貴軍事財富。

把這些問題想清楚後,蘇大為便是心甘情願的向李治大禮參拜,口中稱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