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父子(第2/2頁)

幸好,天佑我吐蕃。

現在他就算還能為唐軍出謀劃策,但是精力也不可能有過去那麽好,一定會有所遺漏……

這便是我們的機會。”

論欽陵說著,一只手按在副將的肩膀上。

這只肩膀,還很年輕,很稚嫩,但已經足夠讓人感到信賴。

論欽陵從這肩膀下,感受到勃勃的生機。

一股血脈相連的感覺,令他不由微笑起來。

“弓仁,我的孩子,我跟你說這麽多,你很聰明,應當已經猜到了。”

弓仁,論欽陵的獨子。

這些年來,一直隨在論欽陵身邊,隨著他東征西討,耳濡目染。

也是論欽陵悉心培養的繼任者。

論欽陵還在壯年,但他成婚早,弓仁如今已經十九歲。

十九歲早已成年。

可以托付重任了。

“父親,請您吩咐。”

迎著論欽陵充滿殷切的目光,弓仁的喉頭蠕動了一下。

他看到了期盼,看到了器重,看到了勉勵。

不知為何,胸膛中,像是有一股火在燃燒。

“好,我要你做的事是……”

論欽陵雙手捧起弓仁的臉,用自己的額頭觸在兒子的頭上,用只有兩人才能聽見的聲音,細細囑托。

……

廣袤的牧場邊,代表唐軍的大旗在風中招展。

中軍營帳中。

蘇大為向著左右看了一眼:“接下來,能做到哪一步,便看諸位的了。”

阿史那道真帶來了一折沖府的兵力。

蘇大為本身有三千人,戰後折兩百,傷四百。其中大部份是輕傷。

唐軍大多有鐵甲,只有步卒是少量皮甲,損傷也主要在步卒中。

兩兵合在一處,現在可用之兵是,精銳三千七百人。

另外還要加兩千多的輜重兵,那便是五千七百人。

新征召了吐谷渾人,有一萬人。

現在蘇大為手裏,共有兵馬一萬五千七百。

這個數字,已頗為可觀。

當然,吐谷渾人還沒經過整訓,其作戰能力,以及忠心還存疑。

打打順風仗可以,要是打硬仗,還得靠唐軍自身。

“我們此次出大非川,其實有三種作戰目地,第一是調動吐蕃的兵馬,令他們在河西的防線出現漏動;第二是將吐蕃趕來追擊我軍的兵馬,一一吃掉。

這算是圍魏救趙的法子。

最後一步,也是最大的願景,便是能直插吐蕃腹心。

將他們的後方攪亂,消滅他們的戰爭潛力。

最好的結果,是將他們都城邏些打破。

這便是陛下封邢國公為邏些道大總管,封我為前總管的意義所在。”

蘇大為吸了口氣,繼續道:“無論實現哪個目標,在我們與吐蕃的爭鋒中,都是有意義的,如果能多實現一些,那就更好。”

說到這裏,蘇大為擡頭掃視眾人:“這一仗,在目前這個階段,與我們當年征西突厥有些類似,我們需要時間,將吐蕃人派來的追兵一股一股吃掉,同時不斷搜捕草原上的吐谷渾人,將他們征為我們大唐的仆從軍。”

“總管,如果有人不願呢?”

一名都尉忍不住出聲問。

“不願?”

薛仁貴在一旁,冷笑一聲:“慈不掌兵,何須多問。”

都尉閉嘴了。

這不是在國內的治安戰,而是對外的征戰。

蘇大為拾起一根方才喝肉湯用的勺子,用勺柄敲了敲陶碗。

這個動作和聲音,把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回到他身上。

“我提醒各位,薛將軍所說是對的,吐蕃現在不是我們大唐的蕃屬,他們吞並了吐谷渾,拒絕了天可汗的調停,並且殺了吐谷渾王,這是公然對唐法的挑釁。

對我大唐朝貢體系的破壞。

對這種國,我們只能視為敵國。

哪怕是吐谷渾,有附賊從逆者,只能以戰法臨之。”

蘇大為的聲音轉冷:“不可有任何仁慈,仁慈,那是在我們取勝之後,掌握了絕對的優勢,才可以展現出的一面。太早的仁慈,只會被敵人當做示弱,誤以為我們大唐柔弱。”

“絕不!”

帳中包括阿史那道真在內的數名將領一齊叫出來:“我大唐煌煌如日,天下之中,吐蕃人,吐谷渾人,他們都要臣服在我大唐腳下。”

說得理所當然,正氣凜然。

甚至阿史那道真喊得比其他唐人更用力。

“是這個道理。”

蘇大為點點頭,目光炯炯的落在一名都尉身上:“至於你方才所說的,那處洞穴,我會派專人去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