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唐,神都洛陽。

紫微宮中。

大唐新晉皇帝李弘高坐龍椅。

身旁一側珠簾後,隱見太後武媚頭戴蓮冠。

大殿兩側,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並及兵、刑、工、禮、戶、吏,大唐三首六部主官齊至。

另有都察寺卿嚴守鏡。

太史局太史令李諺。

十二衛大將軍來了五位。

其余將軍來了七位。

再加一位開國郡公,兵部尚書蘇大為。

氣氛緊張又凝重。

殿上一角,呈金鳳造型的香爐,正從鳳口中吐出絲絲縷縷的香氣。

香是上好的西域龍誕香。

這香一直飄上半空,飄過紅漆大柱上纏繞的金龍龍首。

若在平時,一定會臉忍不住多嗅幾口。

但此時,眾朝臣眼觀鼻,鼻觀心,無人敢異動。

所有人都知道,今次會議,雖然只召了各部首腦,不如大朝會那般人多勢眾,但絕對是關系大唐國運的一次會議。

國之大事,唯戎與祀。

這也是李弘登基以來,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咚咚咚~

隱隱傳來計時的更漏聲響。

武媚娘的聲音自珠簾後傳出。

聲音清冷而又帶有威嚴。

“眾卿,對安東和安西二事,有何良策,但請直言。”

停了一停,見無人應答。

武媚娘聲音隱透不悅,又提高了數分。

“如今天皇新喪,新帝登極,正是眾臣同心用命之時,眾卿家皆為大唐股肱之臣,此事兵兇戰危,關系我大唐國運……眾卿何以教我?”

又是一片沉默。

左相閻立本有心開口,但他本為工部尚書出身,事情若涉工、吏、戶,那是他主要負責的方向,他都能給出建言。

但軍事他實在沒什麽把握。

過去一直被右相李敬玄壓制著,也可看出他並非是一個很強勢之人。

眼神不由向下手的狄仁傑看去。

狄仁傑剛升為刑部尚書,理政安民查案是一把好手。

但若提到對外征戰,恐非其所長。

而且狄仁傑從沒有在外戎兵的經歷。

視線再投向那些將軍們。

卻見平時趾高氣昂,眼高於頂的那些大將,一個個將身姿挺得筆直。

眼觀鼻,鼻觀心,簡直跟入定了一樣。

這些家夥……

閻立本一時啞然。

他也是聰明之人,很快想明白這其中的關竅。

唐軍在西域第一次大敗,可以說李敬玄才具不足,但不能說李敬玄不知兵。

畢竟李敬玄是先太子府出身。

文才武略,已經遠超同輩,否則也不會成為大唐宰相,橫壓一時。

若此人真不知兵,難道朝廷都是傻子嗎。

何況李敬玄曾有在西域大都護裴行儉麾下任職的經歷。

正因為這份履歷,李敬玄才能質疑蕭禮。

朝廷也才放心讓他統兵出征西域。

結果……

十萬大軍,灰飛煙滅。

事後朝中兵部各將軍已經針對情報對戰局做了復盤。

結果,他們一個個心驚不已。

此戰中,那些叛亂的突厥人,對唐軍的反應了若指掌,而且步步搶占先機。

這種仗別說是李敬玄,就換任何一個人去,只怕也討不到好。

突厥人,變得越發狡猾了?

甚至學會不少唐軍的戰法!

若說李敬玄才具不足,過份自傲,以致失敗。

那薛禮的大敗,實在費人思量。

薛仁貴從太宗時期,便是名震遼東的猛將。

在高宗時期,更是一場仗都不落下,歷經西域、突厥、高句麗、吐蕃等戰征。

連薛仁貴都敗了。

這大殿之上,將軍雖多。

但誰敢說自己比李敬玄更有本事。

誰敢說自己比薛仁貴更懂用兵?

不,或許還有一人。

閻立本、狄仁傑還有身邊一眾文臣,目光投向將軍那邊。

就見有一位身穿魚鱗甲的大將,排眾走出。

此人身高八尺,肩長體闊。

面色黝黑,兩眼炯然若銅鈴。

一開口,整個大殿都聽見他洪鐘般的聲音。

“末將程處嗣,有本啟奏。”

坐在上首的李弘眼睛一亮。

心知程處嗣是蘇大為的人,那麽想必所說,定然是對自己有利的事。

他心下稍安。

程處嗣在李治朝末期,一度因為蘇大為的事而遭彈劾,被調任出京。

這次是新帝登基後,方才召回。

作為程知節嫡長子,繼承盧國公的他,被封為明威將軍,主掌左右軍事。

李弘剛想開口,就聽身旁武媚娘揚聲道:“原來是明威將軍,準奏。”

當朝皇帝看了一眼自己的母後,怏怏將要出口的話忍住。

程處嗣叉手道:“喏,臣敢向太後和陛下請旨,請求列出東西兩邊地形圖,並及當地各項軍情,若無情報支撐,現在無論說是征東,或是征西,臣以為都不夠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