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然而又必須在這大殿上,給新帝李弘,太後武媚娘,左右宰相,三省六部重臣,以及十二衛大將軍,及一眾將軍明確的答案。

遼東之事,以高侃為行軍總管,以程務挺為副。

以婁師德和王孝傑為偏師。

以黑齒常之和沙吒忠義去征召百濟舊部。

再以大唐皇帝詔書,令李辯等靺鞨族、契丹族將領,去遼東征召各自族人,為大唐仆從。

無論從戰略、戰術,人員配置,解決方案。

將領人選,都十分妥帖。

朝廷上下,自武媚娘到李弘,到閻立本無不認同。

但是相比遼東,對大唐威脅更大,也更重要的西域這裏。

統兵之人選,出了麻煩。

固然,按蘇大為的戰略,征召吐蕃和吐谷渾等部做仆從,再以蜀中府兵為骨幹,聽上去是可行之策。

但是細細對比遼東和西域,兩邊的軍略。

會發現,蘇大為在遼東的布局,十分詳細,十分直觀,從黑齒常之這些百濟本地將領。

到李辯等遼東靺鞨族將領。

到婁師德這種曾經有過征百濟和倭國經歷。

又出身自荊揚的大將。

既解決了大軍沿路向荊揚調撥糧草的問題,又有著豐富的對遼東作戰經驗。

而大總管人選,高侃。

本身既是大唐一員老將,名將。

又出身渤海高氏。

也是遼東本地大族。

再加上副手程務挺。

其父程名振正是如今的安東都護。

這番人員配置和兵力資源設計。

可謂絲絲入扣。

縱然窮盡朝廷各重臣所有的智謀,殫精竭慮,也難提出更好的方案。

更難得的是,這個方案,不但設計精巧。

而且極具可行性。

但反觀對西域的攻略。

除了調蜀中府兵為骨幹。

征吐蕃和吐谷渾仆從為犄角,互為牽制。

還有別的策略嗎?

沒了。

相比遼東的戰略,這個策略實在太過簡單。

甚至是簡陋。

但是,此刻朝中無論是左相閻立本,又或者是大唐皇帝李弘。

天後武媚娘都清楚。

不是蘇大為不想做出更完善的策略。

而是之前關中災情,關中府兵大損,沒有任何牌面留給蘇大為。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縱是大唐如今唯二名將的蘇大為,也只能提出這一個看似可行,實則簡陋的策略。

既然簡陋,就更需依賴主將的能力。

若是能力強者,或許能順利推行。

若是一個能力弱者,只怕連吐蕃和吐谷渾那些仆從軍都彈壓不住。

更惶論要遠征怛羅斯,掃平大食人和叛亂的胡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在蘇大為身上。

心知蘇大為其實是最佳的人選。

但偏偏所有人都沒開這個口。

就連皇帝李弘都不敢出聲。

蘇大為若走,朝中眼下看似平靜的局面立時就被打破。

到時誰能保證,太後與新帝這兩者,不會發生激烈的政爭?

畢竟,不惜一切攥奪權力的種子,自魏晉南北朝起。

自曹氏協天子以令諸侯。

自司馬氏篡魏立晉。

自五胡亂華,城頭變幻大王旗。

自隋,自大唐玄武門。

這血腥的種子,便已經種下了。

權力鬥爭,便是這般赤裸裸的,毫無親情可言。

武媚娘能迫害被貶的王皇後及族人,對蕭淑妃下手。

對長孫無忌一族趕盡殺絕。

她的底線操守到底有多少?

這個時候,恐怕連李弘都不敢相信。

不會以為,對方是自己母親,就會容忍自己分享權力。

不久前,駕崩的李治……其死因,疑竇叢叢。

已經在李弘心中埋下一個疙瘩。

沉默,大殿上一片沉默。

直到,有一個聲音打破了難言的沉默。

一員大將主動站出,叉手向武媚娘及李弘行禮道:“天後,陛下,臣願自薦為總管,統馭征西兵馬。”

說話者,一身龜背魚鱗甲,頭戴鳳翅吞天盔。

雙肩乃獅子獸吞口。

左腕護盾,右腕魚鱗甲翼。

腰下護裙片片折疊,隨著動作,如荷擺漣漪。

雙腳鐵胎,腳尖做獅型獸吞狀。

正是如今大唐邢國公,蘇慶節。

蘇慶節去歲被蘇大為的事連累,已經去掉實權軍職。

直到如今才調回中樞。

在兵部下行走。

以文職居多。

但他此次上殿,竟穿著征戰沙場的戰甲。

可見來之前,蘇慶節已經有了毛遂自薦,主動請攖的念頭。

這一次站出來,聲音鏘鏗有力,氣吞萬裏如虎。

殿上群臣微微吃驚。

發出一片低聲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