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第4/7頁)

西域平定。

諸事底定。

蘇大為終於率著大軍回轉大唐。

行至隴右,這一夜,月朗星稀。

或有故人在帳外求見。

待親衛通傳,引入帳中,即見是李客師和李淳風、袁守誠以及聶蘇四人。

大驚失色之下,聽諸人細說後,方才知道,巴顏喀拉山出了變故。

也不知是騰迅提前觸動天劫,又或是想挖坑給蘇大為。

就在蘇大為與大食軍激戰於西域時。

天降雷霆,擊碎了巴顏喀拉山主峰。

剛剛融合了苯教聖女,還未及融合聶蘇的騰迅,連同蘇大為的分身,一齊消失在電光中。

事發突然。

袁守誠和李淳風等人聯手保下了聶蘇,從山中逃出。

只可惜行者與老鬼桂建超一同消失在電光中,再也沒見到。

而蘇大為的分身消失,自身居然沒能得到感應。

蘇大為與聶蘇相見,細察聶蘇身體,見其並無大礙,這才有空去反思整件事的始末。

最後也只能得出一個猜測。

自己那分身,或許是真正的騰根之瞳那部份。

騰迅將他留下,大概另有圖謀。

只是最後不知為何功虧一簣。

雖然騰迅失蹤,成仙的機會就絕了。

但聶蘇能平安,而且細察身體隱患全消。

自身也沒有任何不適。

除了神魂之中,再也找不到半點騰根之瞳的蹤跡,似乎並無不妥。

細想之下,是福非禍。

唯一的遺憾,或許是失去了一品大能的力量。

一品之境,隨著那個分身,一齊消失在天雷之中。

蘇大為本體的境界大跌,只勉強維持異人三品。

好在他並不以此為念,力量雖失,但心境境界還在。

緊握著聶蘇的手,四目相對。

只覺人生至樂,至親親人在身邊,夫復何言。

大丈夫行事,於國有功,於百姓有益,於天子和天後有信。

於愛人親人,有情。

夫復何求。

待回朝堂後,太後武氏大為震動,雖然嫉恨,但終究不敢對蘇大為下手。

反而厚賜重賞,自不待言。

……

大唐嗣聖元年。

自昔年蘇大為於西域大破大食,大唐遠征中亞歐洲。已過去十六載時光。

大唐享受了一段平靜的時光。

而從去歲開始,遠征中亞的唐軍傳來捷報。

已經征服大食人的帝都。

並且發現在西方有更大的沃土,暫以宰相蘇大為所命之名,名為歐洲列國。

整個帝國,陷入新征服土地的狂熱與亢奮中。

無數帝國商人聞風而動。

但同時,平靜了十余載的朝堂,也發生詭異的動蕩。

太後武氏獨攬大權,漸漸掌握了全部權柄。

近日竟有廢聖上,欲立廬陵王李旦的風聲傳出。

一種風雨飄搖之感,籠罩了整個洛陽。

這一切的高峰,在昨日大朝會上,達到了頂點。

當時,武後在朝會歷數李弘十大“罪狀”,當朝左相狄仁傑與當朝右相,輔國大將軍,黃安國公蘇大為,出殿與之相抗,結果武後大怒,掀翻了桌案。

朝會不歡而散。

而朝會後,各方暗流湧動。

所有人都知道,要變天了。

……

“你說你,何苦來哉?在這種事上頂撞天後,有何好處?”

寬敞明亮的大宅中,傳出明崇儼的聲音。

透過半開的木窗,看到屋內坐著明崇儼與蘇大為、狄仁傑三人。

在李弘為帝,武後臨朝的時代,這三人,被天下稱為武後座下三架馬車。

共同承托起大唐的運。

在三人與李弘、武後的共同努力下,這十幾年來,大唐經歷天災人禍,外敵內寇,但都一一走過來了。

東邊的新羅和倭國,終於被平了。

昔年為禍長安的蕭氏,欲在倭國另立朝廷,也被平定。

南邊新倔起的一個大理,作亂的安南,也被唐兵悉數掃平。

吐蕃歷次掃蕩後,分崩離析成無數小邦部落,再也沒有重聚為國的可能。

如今大唐的敵人不在外,而在內。

在於政爭。

明崇儼臉色凝重,在廳中來回走動,他擡頭看去,看到蘇大為坐在那裏,手捧茶杯,談笑自若。

狄仁傑則是黑著一張臉,沉默無語。

狄仁傑性厚重,最是剛正不阿。

挺身而出這還能理解。

但你蘇大為,你掌軍的,這個身份本來就敏感,你至於跳出來出頭嗎?

你就不怕太後猜忌?

明崇儼狠狠一甩袖子,憋在心裏的話,還沒來得及開口,蘇大為已經搶先道:“我知道你想說什麽,但是不行。”

“不行?”

“陛下做太子的時候,我是太子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