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八月,在池州戰場相距不過數百裏的茂州,又再興起了一場參戰人數高達數十萬的超大戰事。

一舉打破山南和大魏對峙長達三年的僵局。

風起雲湧,天下矚目。

參戰雙方都氣勢洶洶,隔雒水對峙七天後,山南盟軍率先發動攻擊。

沈鑒雲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盟軍參戰勢力眾多,此乃利,亦是弊。”

盟軍兵力仍優勝於己方不少,且基本都是精兵。這山南眾軍閥對趙徵的忌憚是真的,也確實有不少人在竭盡全力。

所有剛開戰時是最艱難的,觀盟軍主帥扈伯彰對戰機的把握,此人也是個身經百戰且當機立斷者,這山南第二大軍閥,並非僥幸而得。

剛開戰盟軍氣勢最盛,最萬眾一心,所以趙徵必須撐住了,只要他撐過戰事前期,天時即向他傾斜。

盟軍到底人太多了,人多了就有分歧,倘若對戰雙方一直不分高下還好,假如一旦讓趙徵占據優勢,這個問題必然就會凸顯出來。

兵、地,誰家的兵養著都不易,折損卻絕對不可能平均分配的。另外,戰場是在陂州茂州,若失地,段天佑和萬瑒根本就不可能冷靜。

所以,沈鑒雲制定的初期戰略方針是:沉著應戰,以固守拒敵為基,當中伺機而動。

雙方一開始進行了多次頻繁的短兵相接,盟軍幾次渡河,俱被趙徵阻斷,最後一次扈伯彰兵分兩路,使一路奇兵悄悄繞行渡河自雒水上遊的陵州渡河,而後自後突襲,最後成功將浮橋搭至對岸,盟軍士氣大振,蜂擁呐喊沖殺而過。

趙徵佯敗,盟軍急追而上,柴興鄭元保率火箭火船隊和五萬精兵急攻敵軍浮橋,盟軍浮橋守兵指揮失當,扈伯彰不得不立即回防!

趙徵頃刻掉頭,率軍回沖!

倉促之下,盟軍吃了一場敗仗,損傷不十分多,但卻讓趙徵抓緊時機,反渡河成功。

至此,魏軍越過雒水,全線壓進茂州。

沈鑒雲確實相當了不得,料敵先機,決勝千裏,趙徵有了他,如虎添翼。

魏軍過雒水之後,戰事徹底進入白熱化階段。

而很快,趙徵就找到了解決杜藹的時機。

此時已是九月下旬,風已經很涼,山南的野外黃綠參半,入目卻焦土猩紅一片接一片。

在沈鑒雲的幾次巧妙刺激之下,山南軍閥之間的氣氛緊繃了很多,趙徵趁機發動一場大戰,平原鏖戰兩日一夜,最終以魏軍獲勝告終。

趙徵兵鋒逼近,和盟軍幾番進退之下,此時已占據了半個茂州。

再往不足前百裏,就是茂州城,趙徵可不允許扈伯彰率軍退進茂州城!雙方幾番阻截纏鬥,最終將戰線拉到茂州與陵州交界的群山北麓的一大片丘陵地帶。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趙徵毫不猶豫,決定兵分三路全軍壓上,乘勝圍擊以扈伯彰為首的十二路盟軍!

此時的戰況,遍地開花,扈伯彰確實頗有本事,饒是被魏軍連連算計失了不少地,但這都是他權衡之下為保全兵力而退的,盟軍兵力損傷並沒有十分大,而他也把軍閥們都暫且安撫下了。

果然是個人物。

“扈伯彰麾下十萬大軍,稷州軍勇悍素有著稱,另他身邊還有龐都李攻等人的安州軍婓州軍。”

沈鑒雲沉吟良久,食指在輿圖上一點:“在下以為,扈伯彰可能會退至麓嶺至鳩鄉一帶,或者麓領至白羊水一帶。”

猜測,預判,率軍追擊,尋找,合圍,趙徵此去並不容易。

但若成功狙擊以扈伯彰為首的盟軍,戰局將發生質的轉變!

大家身上血跡硝煙猶在,匆匆一場戰事會議結束,趙徵站起:“薛志山杜藹!柴興鐘離穎!侯忠嗣鄭元保!夏遇楊參劉淳風呂祖等前軍中軍諸將聽令!立即整兵,馬上進軍!!”

“領命!!”

前軍中軍諸將領命匆匆而去。

至於被趙徵編為後軍的由趙宸趙虔所率的新魏軍,趙徵深褐琉璃色的眼眸掃過趙宸幾人,擲下令符:“趙宸趙虔,率後軍三萬追擊陵州軍!”

扈伯彰也有少數人搞不定的,譬如陵州太守屈盛康,這人膽子歷來不大,和昔日盧非一樣都是倚仗天險固守的。陵州在茂州西邊,兩州接壤的,他就生了小心思,遍地開花的戰鬥中他悄悄退往西邊去了,若見勢不好,他立即遁回陵州。

本來,趙徵也確實不會在意這個邊緣人,但這不有趙宸趙虔在嗎?他直接一杆子把這兩位連同那三萬新魏軍遠遠撐開了,以免礙他大事。

對於此,大將顏遂異常氣憤。

奈何軍令如山,令下即行,此刻的他們,不亞於當初趙徵面對皇帝時的憋屈,但大義和名分,這回占據的卻是趙徵。

趙徵沒花太多功夫,沈鑒雲算計一把,他趁機就將這三萬來人安為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