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婚後五二 最先發行的是糧票、布票……

最先發行的是糧票、布票和油票, 每月按照戶口本上的人口和相應的分配發放。

其實就是人口日漸增加,而生產力不足,市場滿足不了人口的需求,如果不加以管控, 恐怕會越演越烈, 從發行的票制上來看, 國家資源最緊缺的應該是糧食、油和布。

蘇榆家的戶口本上只有三個人, 妙妙每個月的糧票分配很少, 倒是有一些奶粉票, 去買的時候不光要票還要對應的錢數,兩樣缺一不可。

京市是國家制度最早執行的地區之一, 看著手裏的糧票,蘇榆有種想珍藏起來的沖動, 摸了摸質感,也還不錯。

限量購買東西就是比較麻煩,每天炒菜都不敢放油,想吃油炸的東西更是別想,分到的油票必須要計算著用。

幸好提前存了些,每周日回去帶一點, 日子不必過得緊巴巴。

別人家可就不一定了,說起這個來都是苦笑連連。

“前段時間我還說想買塊布給小偉做身衣服呢,這一晃眼,買塊布都要算計著, 給豆子做了小偉就只能穿豆子去年穿剩下的,這孩子皮實,舊衣服這裏補一塊那裏補一塊,簡直沒眼看, 我今年夏天就不做新衣服了,怎麽也要給小偉做兩身。”

典型的寧肯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

附近幾家人因為有韓尚的提醒也稍微好點,沒油的買了油,沒糧食的買了糧,但孩子每年都在長,衣服鞋子就要跟著換新的,這是沒辦法避免的。

物資緊缺,蘇榆有想著改良一下紡織機,還專門找趙秀娟她媽去紡織廠看了看,裏面的織機確實都很老舊。

“怎麽樣,可以改良嗎?”趙秀娟媽是紡織廠的車間主任,常聽女兒說跟她玩的好的蘇榆如何如何厲害,這次人家找來紡織廠,說是研究研究織機,趙秀娟媽激動萬分,如果真可以改良不知道能節省多少人力。

蘇榆是和高峰張知瑾一起來的,高峰去找人了解情況,她和張知瑾一起來看織機。

“可以改良,”蘇榆點頭,又問張知瑾:“你覺得呢?從哪方面著手比較合適?”

“可以加點梭口,就是打緯比較難辦,這樣一來整個機器都要改動,還不如重新設計一台。”張知瑾明顯更專業一點。

其實蘇榆想改的是動力系統,這個時代的織機還是柴油作為動力,走進一點可以聽到很大的嘟嘟聲。

或許可以看看裏面的動力轉換情況,是否可以更為有效的避免能量浪費,轉輪的速度增加一倍的話,每個小時織出來的布就是以前的兩倍長。

車間的紡織工大多是女同志,蘇榆站這兒看了一會兒,活不算重,但絕對不輕松,一天下來也免不了腰酸背痛。

聽著蘇榆和張知瑾的討論,趙秀娟媽不免有些失望,聽這話的意思是改良起來難度頗大。

“梁主任,倉庫那邊說棉花又不夠了,預計只能撐到這周末,是不是讓趙廠長打電話再催一催?”車間辦事員過來匯報情況。

趙秀娟媽皺了皺眉,點頭表示知道了讓她忙自己的去。

蘇榆在旁邊聽了一耳朵,隨口問了句:“棉花經常供應不足嗎?”

趙秀娟媽也就是梁主任點了點頭,一直頭疼的就是這個。

“除了棉花沒其他材料嗎,像是滌綸腈綸這些。”蘇榆有些詫異,這個年代的布難道只有棉麻的?

梁主任搖頭,表示沒聽見過這種材料,“國外應該有吧。”

蘇榆自己是偏好用棉布,下意識就忽略了其他材質的,所以布料供應不足的根本原因其實還是原材料的緊缺吧。

這蘇榆能有什麽辦法,兩方都有些灰心,回去的路上,高峰把打聽到的消息跟她們說了一遍。

“棉花產量不足,經常是一來貨就趕工,各個百貨大樓都催貨,紡織廠壓力也挺大,沒原材料的時候就少加點班,也算是勞逸結合吧。”

疆省的大規模棉產地這會兒還是荒蕪人煙,國家還在大力號召: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

說起來後世的疆省有很多人都是那個年代移民過去的,為祖國奉獻了他們的一生。

既然並不能解決關鍵性問題,蘇榆幹脆不再浪費時間搞這個,說來說去還是缺糧食缺食用油缺棉花,這個時候她才算是體會到了張廠長說的農業是基礎的意義。

把目光重新放在農用機上,電器方面既然可以出口蘇俄,那可選擇的範圍就大了許多,蘇榆還在慢慢甄選。

春暖花開,蘇榆家陽台上的花花草草重新煥發了生機,韓尚定了個木架子,上面錯落有致的擺著許多花盆,都是蘇榆這幾年搜集來的花草多肉,種類很多,開的花顏色也雜。

妙妙總是趁大人不注意溜到陽台上揪花,自己笑嘻嘻的一會兒放在頭上一會兒別在衣服上,又總是掉到地上,再樂此不彼的撿起來,玩膩了就捏碎了胡亂一扔,蘇榆簡直能被她氣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