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2/3頁)

“我也不懂建築,但是我總聽他念叨著,他想給老家的孩子們建一個圖書館。”柳奶奶給他們倒了水,坐下後,回憶了起來:“他是他們村裏第一個大學生,那個年代上大學,可是天大的事情。他說要不是鄉親們的幫助,他根本讀不了這個書。”

柳爺爺是建國之後的第一批大學生,那個年代能從農村裏走到城市的人,都是有大才的。

雖然柳爺爺在建築界並沒有什麽大名頭,主要是因為他在二十年前,就進入了鄉村,主要研究榫卯建築。這樣中國的古老建築,其實已經開始逐漸被淘汰。

一開始他也在上海的大建院裏,要是按部就班的工作,只怕到退休後,一個總設是有的,但是他是從農村裏出來的人,他心心念念的一直是他的鄉村。

還有那些被遺留在鄉村裏的古老建築智慧,後來的十幾年他東奔西跑,都是在做研究。

“他說榫卯乃是中國建築最重要的部門,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寶貴財富,不該到了這個年代就被我們所丟棄了。這些年來,他四處拜訪那些手藝人,自己也拜師學藝,終於被認證成為榫卯技藝的非遺傳人,只可惜他還沒來得及實現自己的心願,便因為癌症去世了。”

“他之前一直說自己還年輕,我總說他也快七十歲的人了,不要總是那麽拼,誰知他跟我說,在建築這個領域,七十歲依舊是創造的高峰期,結果還沒等到他完成他這輩子最得意的作品,他就已經去世了。”

鄔喬低聲說:“商奶奶,我可以看一下他的筆記嗎?”

“當然可以。”

很快商奶奶從屋子裏拿出一個箱子,是那種有點兒年代感的箱子,程令時立即起身上前幫忙,等將箱子放在桌子上,一打開,裏面是一本又一本的筆記。

鄔喬瞠目:“奶奶,這就是你說的柳爺爺的手稿?”

她本來以為手稿是一個筆記本,可是現在看來,這豈止是一本筆記,這是一箱子的筆記。

鄔喬和程令時兩人都有些迫不及待,一人拿起一本筆記,翻閱了起來。一打開筆記,迎面而來的便是一手剛勁有力的筆跡,一開始是用鋼筆記載的內容,後面還有隨手用鉛筆畫的手稿圖。

那種老一輩工作者嚴謹認真的風骨,光是從筆跡上就能感受到。

鄔喬迅速翻閱手中筆記,又低頭看向其他手稿,這才發現每本筆記上都標志著時間,第一本是從1981年開始。

足足有四十年的時間。

而從2000年的那一年筆記,便是開始以榫卯技藝為主,老爺子在筆記上甚至寫了長長一大段話,來感慨這樣令人驚嘆的技藝。

“雖然一直知曉榫卯,卻並未真正的接觸。如今偶然認識一位老手藝人,方才知道這門手藝的精湛和巧妙,單單是構件上采取的凹凸相結合的方式,便能讓兩塊木頭嚴絲合縫,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

“如今的中國建築高速發展,所有的城市都進入了鋼筋水泥的時代,這樣古老的技藝早已經無人問津,實乃可惜、可嘆、可悲!”

鄔喬看著眼前這段話,老先生當年寫下這句話時,那時正處於中國高速發展的時候,所有的城市恨不得一夜拆光老舊的建築,讓整個城市都重新煥發生機。在那種物欲沖擊之下,古老的便是落後的,民族的便是落伍的。

程令時見她神色凝重,緩緩走過來,低頭看著她手裏拿著的這本筆記。

還有上面這段,茫然而又悲憤的話。

“二十年前的中國所有人都渴望發展,所以一直有句話,我們這代建築師,處於一個最好的年代,也處於最壞的年代。因為時代的高速發展,到處都在拆除老舊建築,一個個新地標拔地而起。沒有人會在乎古老的技藝如何,更沒有人去惋惜。”

鄔喬茫然的望著程令時,低聲問道:“所以我們現在還來得及嗎?”

拯救這門技藝,這話太大,她承受不起。

但是最起碼去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一個一輩子都在保護中國傳統技藝的老人的心願。

兩人一起翻閱了最後面的幾本手稿。

終於在最後一本裏,看見了柳爺爺所寫下的一段話。

“我希望銀湖村裏的所有孩子,都能像城裏的孩子那般,在明亮又幹凈的圖書館裏看書。我從銀湖村走出來,當年是靠著父老鄉親的幫助,才有了今日。所以希望在我有生之年,也能幫助我的家長,我的鄉民。”

鄔喬看到這裏,眼眶不禁微熱。

柳爺爺的有生之年並未看見,自己親手建造的圖書館在他的村莊矗立起來。

“您就是因為這個,才一直想要找人完成他的心願?”鄔喬擡頭望著商奶奶。

都說年紀大的人淚腺已經不發達,輕易不會落淚,可是商奶奶卻還是落淚,她說:“他一輩子只有這個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