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二更合一(第4/5頁)

“你信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白玉堂問。

“惡。”蘇園毫不猶豫回道,“人生來自私,吃不飽就叫,有好玩的東西便想占為己有,是教化讓人修德養性,不同於其他牲畜。”

“故而先以惡意揣度別人,不過是防人之心,並不算過錯。你又何故嘆息?”

“嘆息我也想以最大的善意去揣度別人,但世道似乎並不給我機會。”

蘇園看似隨口一說,但其實是過了心的。在末日裏輪回遊戲的時候,她就問過老天爺很多次,為什麽要是她。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白玉堂道一句《孟子》中最有名的話,告訴蘇園,“成大事者,皆受困苦。你注定非同凡俗,才有此劫。”

“這話說得好!”蘇園連忙贊道,“怪不得五爺會與戒心大師成為好友,我覺得五爺年紀輕輕,便通明練達了。倘若出家的話,必有悟道參禪的天賦,定會是比戒心大師更厲害的得道高僧。”

白玉堂不屑:“免談,我殺心太重,不似你,竟想出家。”

莫名地,後半句話的語氣竟有幾分怨念。

“我那也是一時興起,五爺就別笑話我了。”

蘇園訕訕地笑一下,忽見有東西從白玉堂的衣袖裏掉出來。那是一張紙,對折著,正面有大字寫著‘邸報’。

這種邸報蘇園在公孫策那裏見過不少,相當於宋朝的官方報紙,上面謄抄著一些需要傳達的朝政新聞和文書,供給各級衙門和官員們覽閱。

邸報過於官方正式,說的都是朝堂大事 ,倒沒什麽趣兒。有趣的汴京本地私人做的小報,上面什麽亂七八糟的事都講,更不乏有某些大戶人家的醜聞,讀起來倒是頗有趣味性。

不過這小報都是私下搞,私下傳閱,沒那麽正經,在開封府倒是不好見到。蘇園也只偶爾在外吃飯的時候,和訂了小報的店家借閱,看上兩眼。

蘇園就順嘴給白玉堂推薦了小報。白玉堂倒真聽進去了,立刻吩咐白福去訂了一份。

次日,展昭派去鄭州調查的人,騎快馬回來復命了。

還真應了蘇園那句話,此去沒查到什麽有用的消息。他倒是想法子見了那薛氏,確系病重,已經時日無多了,人虛弱得喘氣都費勁,實難問出什麽來,更難從其蒼白病態的臉上中去分辨,她說的話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屬下特意跟蘇家幾名家仆打聽過,他們說法都跟王婆子差不多。不過他們都是近十年內進蘇府的,並未找到更久的老仆人。

與附近的老街坊鄰居打聽,他們倒都知道當年李氏生一胎生倆女兒的事,不過他們只知道其中一名女嬰生下來不久後就死了,卻並不知這孩子在死之前曾被偷走過。”

公孫策和包拯在了解到了蘇園的情況後,雖然手頭還有公務要忙,卻還是堅持抽出時間,一起來聽了回稟。

“這就很奇怪了,丟女兒是大事,據那王婆子所述,當時蘇府曾經派人四處找過。若如此大張旗鼓,那附近的街坊豈會沒人知情?”公孫策覺得這處有些蹊蹺,解釋不通。

包拯附議,贊同公孫策的判斷。

他端詳打量蘇園,這孩子長得清秀乖巧,怎麽近來的經歷如此波折?案子好不容易結束了,這突然上門的‘親娘’,竟也疑點重重。

“大人和師父不必擔心,此事我有分寸,自能應對。與人命官司比起來,這不過小事一樁。”

蘇園半開笑地表示,她跟公孫策這段時間學習到的東西,總要用武之處。

包拯卻並沒有因這話而得到安慰,反而心疼蘇園,想到今早管家跟他回稟的事。

這府中竟有人因蘇園連番不順,有幾分倒黴,便說她是衰神附體,逼得蘇園差點生出出家的心思。

管家很是心疼蘇園,提及此事的時候十分打抱不平,氣得眼睛都紅了。

包拯聞言後也十分生氣,此風不正,必要遏制。

在蘇園走後,包拯就告訴公孫策,一定要嚴肅處理此事。從今往後,府中若有誰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隨便非議蘇園,造謠生事,毀她名聲,一律按律處置,並革職查辦。

此警告一出,反而沒一人抱怨,立刻引來全府人的呼應稱贊,都說是好舉措。

自此之後,開封府眾人都蘇園的看護便更重了,甚至到了護短的程度。

……

蘇園得閑了,就找白玉堂問今天的小報可有什麽趣事。

白玉堂將訂來的小報遞給蘇園,然後一直看著她。

“怎麽了?”

她剛才在廚房偷偷做了一碗火腿炒飯吃,火腿切成丁兒,油煎金黃之後,加入蛋液和米飯抄拌,再添入特調的醬汁……那滋味兒甚妙!

難不成她吃獨食的事被白玉堂發現了?蘇園不禁摸了摸自己的臉,確認一下是否沾了飯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