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一更(第2/3頁)

倆小吏忙向蘇園保證,只要有情況他們一定會如實稟告。

“如此說來,蘇家人很可能是在三日前來開封府交稅的時候,才注意到你?”公孫策在得知了這個消息後,大為震驚。

若蘇園的推測屬實的話,豈不是王婆子所言的那個故事全都是現編偽造?便沒有薛氏突然病重愧疚,才上門告知真相一說……若真如此的話,這件事真是越細思越讓人覺得恐怖。

公孫策思來想去,覺得此事事關蘇園的身世真相,身為師父他有必要親自出馬為徒弟調查清楚。

既然這薛氏是故事裏的關鍵人物,他必要親自見一見才行。

於是,公孫策便瞞著蘇園,在向包拯請示之後,準備以大夫的身份,只身前往鄭州微服調查。

公孫策對外則宣稱是有公務在身,要外出一趟。

“我走這幾日,府中諸多雜務便由你來暫管。若遇到案子,你要多為包大人分憂。”公孫策囑咐罷了蘇園,就立刻準備啟程。

蘇園請公孫策等一等,跑去廚房把自己做的大耐糕包了兩大包給公孫策帶上,另還有一包豬肉鋪。

本來這豬肉鋪蘇園做了一小盆,今早她操練完了之後,邊看書邊吃了半盆下去。剩下的被孫荷瞧見了,哪還能有好?她最後虎口奪食,才勉強留下這麽一包。

“這大耐糕是何物?”公孫策對吃食研究不多,近來還是因為蘇園,他才吃到了不少他不曾吃過的美味。

“徐妙翠家有一樹早熟的李子,昨日黃昏她托人捎了兩筐給我。我發現這李子酸,直接吃有些不好下咽,就想到了做大耐糕。把李子去核,用甘草梅子湯焯一下,再加蜜和核桃、松仁等各種果仁,在甑子上鋪滿蒸熟就成了。”①

大耐糕酸酸甜甜,開脾健胃,果仁還有飽腹耐餓之效。天熱趕路極容易饑渴,卻又很難有胃口去吞咽幹巴噎人的點心或幹糧,這時候來上一塊大耐糕正合適。

公訴策離開的時候笑得很開心,自然是因為自家徒兒孝敬他的緣故,令他頗感驕傲。

此後過了三日,蘇園每一日都能收到蘇府送來的信,寫信人各有不同,分別是李氏,蘇進敬,以及蘇家長子蘇方明。

蘇方明倒是有些名聲,白玉堂早前便知道這人。他年紀剛二十出頭,長得一表人才,雖為商人,但頗通六藝,與許多官宦子弟都是至交好友,也結交了很多江湖俠士。

白玉堂在半年前,便曾受北俠歐陽春的引薦,與蘇方明有過一面之緣。

蘇園整兩天忙得很,本無興趣去拆李氏和蘇進敬的來信,聽聞白玉堂提及蘇方明,才問他:“那五爺對蘇方明的印象如何?”

“他倒是不像大多商人那般功利,卻也並非是憨厚老實之人。閑聊幾句下來,說話倒是很合人心意。”

白玉堂因無意與他結交,也就沒有多聊,不過蘇方明給他的印象並不壞。即便攀談有幾分刻意,他的刻意也很讓人舒服,有些人甚至都不會察覺。

“廣結好友,八面玲瓏,卻又不會顯得過於功利,他倒有幾分能耐。”

蘇園這會兒倒有幾分好奇蘇方明來信的內容了。

初開信封,便聞到一股淡淡好聞的花香味兒,裏面只有一張桃花色的浣花箋,上書一句話:“浮雲在空碧,來往議陰晴。”

講詩句,對體育生來說可不太友好了。

蘇園便問白玉堂可知這句詩的出處。

“此句引自詩人王質的《山行即事》,只理解字面意思便可:浮雲往來,議陰或晴。”白玉堂解釋道。

“這陰或晴看來是與我有關了,那他們就是浮雲嘍,風一吹就散了!”蘇園還是有點琢磨不明白這話代表的真正意思,不過這並不耽誤她開玩笑。

“是的,萬般皆浮雲,都與你無關。”白玉堂總覺得蘇園笑得勉強,任誰突然冒出這樣一對詭譎的父母,都不可能會開心,故而他語氣認真地安慰蘇園道,“不會有事的,若真有事我保護你。”

“有五爺這話,我可有底氣了。反正這會兒也閑著,便看看這兩封信寫了什麽。”

蘇園把余下的兩封信也拆開,不同於蘇方明的簡潔,李氏的信可謂是大長篇,足足五張信紙,主旨就是為了表達母親對女兒的思念。當然她每次表達思念的感情之前,都要先感傷春秋一番,提及天氣、月亮以及花花草草,故而才會占據那麽大的篇幅。

總之廢話一籮筐,簡單概括總結就是:雖然你誤會我了,我很委屈傷心,但作為母親我還是很思念你。

蘇園看完這封信後,不禁在心裏感慨,她之前不看信的決定果然正確。

接著就是蘇進敬的信,厚厚的很有分量。打開來看,信紙一張,銀票十張,每張面額三百兩,總計三千兩。

蘇進敬除了寫明當年事情的經過外,便表達了他作為父親的愧疚,欲補償蘇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