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三更合一(第2/6頁)

展昭謹慎斟酌了一下,蘇園是否是離家出走還無法定論,再說這是開封府的家事,隨便說給外人聽也不合適。

展昭便告訴杜衍,“煩勞杜相傳告包大人一句,蘇姑娘不求功名。”

這話包大人雖然早就知道了,但如今他特意托杜宰相捎這樣一句話給他,以包大人的思慮必然能推測到蘇園那邊出了情況,便會斟酌考量明白。

杜衍愣了下,若是別人他也就不好奇了。但是蘇園的話,他勢必要問一句展昭,為何蘇園不想求功名。

“這……只是蘇姑娘的意思,下官也不知。”展昭抱歉道。

杜衍只好作罷。

進宮之後,杜衍見到包拯來和自己打招呼,便笑嘆他今日精神好。

“破了大案就是不一樣,人逢喜事精神爽了。這次戶部熔銅盜金一案,震驚朝野,百姓們都熱議不止呢。我昨晚上還聽說什麽‘黃金萬兩白玉堂’?”

包拯無奈笑,“運金子回來的時候,白護衛負責看守,沒想到便傳出這種話來。”

“誰不愛金山之上樣貌無雙的少年郎?”杜衍感慨這簡直應了許多女子們的夢中所想,若不能引起熱議反倒奇怪了。

包拯應承。

“你們開封府人才濟濟,真叫人羨慕得緊呢。”杜衍又贊一句,見時候差不多了,便起頭列隊,預備上朝。

皇帝處理完三司上報完的事務之後,便看向包拯,問他戶部丟金案的審問結果如何。

包拯立刻呈上奏折。折子裏他客觀闡述了金德才的作案經過,以及對他斬首處置的結果,另外還有幾條對戶部加強管制的建議。

見到折子最後寫著嚴查什麽泔水、馬糞之類的紕漏,皇帝的眼神復雜片刻,然後稱贊包拯道:“思慮之周全,令人驚嘆。”

這若是擱以往,包拯肯定會解釋哪一部分為蘇園所想,是蘇園的功勞。可因昨日聽了蘇園所求,如今皇帝話也沒說太清楚,包拯便忍著沒有去特意闡明。

對於皇帝的稱贊他也不太應承,只微微頷首,表明恭謹之態。

“聽聞開封府有一蘇姓女官差,在這樁案子裏立功頗豐?”杜衍在這時突然插嘴感慨。

皇帝這才想起來了。這女子他之前就聽包拯提過,後來他聽說錢監查賬果然查出問題了,他還想著下次見包拯的時候,要好好問一問這女官差的情況。剛才因為被三司呈報上來的諸多雜事給鬧得頭疼,他一時忘了這茬,倒多虧杜衍提起。

“這幾處紕漏的提議,莫非是她的思慮?”皇帝忽然意識到包拯應該想不到這些,這些反倒像是如蘇園那般在底層生活的人,才能思及到的問題。

包拯應承,但還是沒誇蘇園一句。

皇帝笑了一聲,“你今兒怎麽倒成了悶嘴的葫蘆?記得上次聽你提及她,贊言不斷。”

“她是很好,洞察秋毫。”包拯應承一句。

皇帝揚眉,疑惑盯著包拯。這就算誇了?就這一句了?

杜衍忙道:“這位蘇姑娘見微知著,能謀善斷,是不可多得的破案奇才。聽聞開封府許多冤案經她之手才真相大白。禮部燈球案,永康私造銅錢案,皆因有她發現了案中的關鍵,才避免發生慘案。

戶部如今這樁案子更是,若非她主張遊說包拯,便沒有萬兩黃金的追回。蘇氏之才,不僅僅在於她可破案查明真相,更在於她能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及時令朝廷避險止損。”

皇帝點點頭,頭幾次他就發現這蘇園有破案之才,累計至今,觀其在數樁案子中的表現,已然算功勞卓著了。若僅因她是女兒身,便不予以嘉獎,實在不公。

皇帝有意給蘇園封官,便問眾朝臣的意思。

當即便有禦史和大學士站出來表示,本朝沒有為女子宮外封官的先例。

皇帝又看向包拯,見包拯老老實實地站在那裏,沉默著他那張黑臉,居然半點反駁的意思都沒有。這可不像他的為人,他必然不是輕瞧女兒家的人,否則他也不會重用蘇園,之前無所顧忌地在他和眾臣跟前誇贊蘇園。

今日包拯有點怪,皇帝正疑惑之際,便見杜衍主動站出來了,好一番唇槍舌劍。

“往日常見你們勸諫陛下時,都喊著任人唯才!任人唯才!如今陛下依言照做,你們卻又反對。問是何原因?竟別無其他理由,僅因這有才之士是名女子。

你們一個個才能不如人家,瞧不起人來竟卻是一個賽過一個。女子怎麽了,誰不是女人生的?人家在幹什麽?人家在不辭辛苦地破案、救人、伸冤,滿心赤誠效忠朝廷,為朝廷減免損失。你們呢,挺著個挺大的肚子在這朝中一站,嘴皮子一張一合,只嫌她是女人。這便是君子所為?男兒度量?爾等職責所在?”

杜衍這一陣發威,倒叫諸多有異議的朝臣偃旗息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