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二更合一(第2/4頁)

“這麽稀罕?”蘇園看一眼那色紅似火的玉玨,還是覺得白玉堂送她白玉梨花簪比較好看,關鍵時候還能用來殺人。

蘇園不禁摸了摸她頭上已經背了一條人命的白玉梨花簪。

“這蠻字為何意?”蘇園最見公孫策在研究信上的字,忙詢問道,“罵我刁蠻?”

“不是罵人,哪有罵人的同時會送你這樣稀有的玉玨。”公孫策細數信紙上所有的‘蠻’字,“共計七百零八個。”

“這數字有什麽特別的意思麽?”

“七百零八沒有,”公孫策道,“但如果是‘蠻蠻’,便剛好是三百五十四個,為一年的天數。”

蠻蠻又是什麽鬼?蘇園感覺到了自己知識的匱乏。

包拯幫忙解釋道:“《山海經·西山經》中有言:‘崇吾之山 ,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

包拯告訴蘇園,這‘蠻蠻’實則就是比翼鳥。

公孫策看了一眼蘇園身後的白色身,特意補充道:“沒錯,正是‘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比翼鳥。”

“什麽比翼鳥?”白玉堂連門都顧不上敲了,直接大邁步沖進了屋裏,撿起桌上的信和玉玨看了。

再聽明白公孫先生解釋之後,白玉堂立刻瞟向蘇園。

這一瞬間的眼神,吃味至極。

白玉堂當即要撕信,還欲摔了玉玨。

公孫策忙讓他手下留情,“這可是證據,要封存開封府,不歸她。”

白玉堂聽了‘不歸她’三字,這才松手,把玉玨和信交了上去。

“看來趁我們不在,有人潛入了開封府,或者府中本來就有細作,將此信悄悄送進了你房中。那會是什麽人做的此事?目的又是什麽?”

公孫策不禁想起蘇園以前收過兇手送眼珠子的事情來。

白玉堂嫌棄地瞟一眼那塊玉玨,清冷的聲音裏帶著殺氣:“玨,王玉。”

王玉?包拯和公孫策都免不了有幾分訝異。

雖然說‘玨’拆開確實是‘王玉’,但王玉是女子,而這信上的‘蠻蠻’二字,明顯是對蘇園有表達喜歡仰慕的意思。女子對女子有仰慕之情,這太出乎包拯和公孫策的意料之外了。

白玉堂倒不覺得稀奇,因為他親眼見識過王玉看蘇園的眼神。寫‘蠻蠻’信,送玉玨給蘇園這種事,若為王玉所為一點都不稀奇。

“可是王玉已經死了。”公孫策沉吟了下,便揣測道,“很可能是她在前往滎陽之前,就命人送此物給你了。”

“屍體的臉爛了,不能親眼確認臉是王玉,我總有幾分不放心。”蘇園心裏隱隱有種不對的感覺,但又具體說不出是哪裏不對。

公孫策理解蘇園的想法,他剛和包大人討論過王玉屍身的情況。

如今已知所有與王玉有過來往的人,都並不是很了解王玉,所以難以從更多的細節上去辨認和確定王玉的屍身。但是王玉整個身亡的過程,看起來並沒有什麽問題。

“信的事一時半會兒查不明白,你二人先去歇息吃飯吧。”

公孫策瞧見著這一對璧人離開,臉上情不自禁地掛起了笑容。

包拯則蹙著眉頭,時不時疑惑地看一眼‘蠻蠻’信。

他喝口茶後,嘆道:“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其實細想想,這自古就有龍陽之好了,女子之間當然也可以有。”公孫策開闊了一下思路後,跟包拯道,“我發現蘇丫頭似乎很容易吸引這類人。”

包拯笑一聲,“她什麽人不吸引?世人皆愛豪傑,這好人壞人其實她都吸引,不過壞的尤為容易凸顯出來罷了。”

公孫策如此一想,倒也是這個道理,便笑著釋然了。

“以後怕是會更多。”等蘇園的能耐被世人知曉之後,仰慕她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包拯嘆道,“在這一點上,蘇丫頭與展護衛好像有幾分相似?”

“嗯是,都是爛桃花多。”公孫策表示非常贊同,並順便同情了一下白玉堂,看來這以後他在蘇園身邊肯定要多費些心了。

蘇園本打算和孫荷一起用晚飯,在聽說白玉堂也沒吃晚飯後,她就不好只帶白玉堂和孫荷一起吃飯,孫荷肯定會覺得不自在。所以,蘇園幹脆把能叫的人都叫上了。

本以為展昭、王朝他們忙著審訊,沒幾個人能趕過來。不想這一叫,人全都集齊了。那這些飯菜肯定不夠了,就趕緊差人去外面的酒樓再買些菜補給。

白福去買飯之前,人人都說一會兒還有事要辦,就簡單吃一口,不用太麻煩。

等到白福回來,將蒸軟羊、香糟豆腐、如意卷、金銀燕窩、撕煨雞、五味杏酪羊、清炒四季蕈……一一擺上桌來。另外,還有蟠桃飯、玉井飯、豆團、麻團、燒餅等主食。

大家直呼太豐盛了,這怎好意思就他們自己‘吃獨食’,連忙去問包拯和公孫策要不要也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