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風波(第2/2頁)

可以說滿殿重臣,祁太尉一家是出身最低的,也是如今皇帝最能倚重的。到如今這種時候,能義無反顧站在皇帝身後的,也只有一個祁家!

大司農算是皇帝一手扶持起來的,可他也是世家出身。今日之前他對皇帝可以稱得上忠心耿耿,做大司農也絕對能說一句恪盡職守,但今日他也不曾出現在朝堂之上。

聞斐不去考慮皇帝今後會如何看待這位老臣,她領著羽林來到衙署,沒見到對方也毫不在意。當下只等官吏齊聚,便展開聖旨便宣讀起來——丈量土地、統計人口,分撥錢款建立書樓,皇帝一樣也沒漏。雷厲風行的做派,分明就是在與世家打擂台。

皇帝一步不讓,可聖旨宣讀完,大司農並不在場,其下屬官面面相覷之余,也並不敢接這份聖旨。片刻後太倉令上前兩步,猶猶豫豫對聞斐道:“大將軍有所不知,今日大司農告病在家,衙署中無人主事。這等大事,我等恐怕難以做主……”

聞斐一手舉著聖旨,一手搭在腰間佩劍上,聞言不等他說完便擡手打斷道:“本將知道,但大司農寺難道就只有大司農一人做事,你等都是吃閑飯的嗎?!”

太倉令聞言噎了一下,忙否認:“自然不是,只是……”

聞斐不等他說完,又將話打斷,直接將手中的聖旨塞進了對方懷中:“陛下聖旨在此,本將只問你,你是想抗旨不遵嗎?還是說你想大司農病好之後,回來幫你做事?!”

她說話犀利,又不聽人言,太倉令為難得眉頭都要夾死蒼蠅了,也有些後悔貿然出頭。

然而太倉令這邊還沒來得及第三次開口,那邊與他關系不錯的都內令就先忍不住了,跟著上前兩步說道:“大將軍何必咄咄逼人?即便如今大司農告病不在,可我衙署之內的事,也還輪不到大將軍來做主。”

頭一個衙署,聞斐也不介意費些唇舌,她又將手搭在了劍柄上:“我是不管衙署之事,我只問一句,陛下的旨意,何時能夠完成?”

都內令大抵也是世家出身,自帶股傲氣:“這得等大司農回來再說。”

聞斐聽罷便笑了,笑了兩聲後倏然變臉,沖著手下羽林一揮手便道:“都內令抗旨不遵,玩忽職守,即刻拿下送去廷尉問罪!”

廷尉大概是九卿中唯一一個還沒罷工的,因廷尉掌管刑獄,皇帝特地選的鐵面無私之人。即便他身後也有家族牽絆,但在這種時候竟也鐵石心腸,沒被影響。唯一遺憾的是廷尉寺的大牢修得不夠大,之前那七日就已塞得滿滿當當,再塞一個都內令下去都得靠擠的。

羽林得令,當即一擁而上,還沒等都內令反應過來就被拿下了。而大司農寺的人也沒想到聞斐一言不合就直接抓人,後知後覺鬧將起來,結果自然是被無情鎮壓了。

只片刻功夫,衙署內包括都內令在內的刺頭就都被抓了。

太倉令看出不是玩笑,登時嚇得冷汗淋漓。

聞斐仗著身份震住了場子,末了拍了拍太倉令的肩膀:“諸位皆是陛下之臣,陛下也對諸位報以重望。如今大司農不在,太倉令可別再辜負了陛下。”

太倉令訥訥,正要答話,卻見聞斐目光一轉望向旁邊年輕的平淮令。

平淮令之前一直未曾開口,這時反倒站出來,大大方方接下了聖旨,也接下了一應政令——這是個官職不高不低,平日裏不顯山不露水的人。但此時他卻表現得平靜而從容,與聞斐目光相對的一瞬間,聞斐便知他是皇帝早就安插在大司農寺內的心腹。

多年的蟄伏與準備並不是白費,早在今日動手之前,皇帝便已經布下了後手。在世家洋洋得意之時,卻不知他們自以為掌控的權柄之下,其實早就有接手之人在等待。

而聞斐如今要做的,便是出面鎮壓,然後讓這些“後手”順理成章的接替職位。

少傾,大司農寺的官署內再沒人敢多言,乖乖接旨做事去了。聞斐又留了兩個羽林監督,這才帶著人離開了,去往下一個衙署繼續傳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