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

顧惜朝看著趙明鈺愣愣的模樣,即便知道剛才只是巧合,也還是忍不住有些驚異,話音剛落就傳來遼帝病逝的消息,這得是何等的……烏鴉嘴.

趙明鈺坐回去,對上顧惜朝溫和的眼睛一本正經的問道,“惜朝弟弟,我現在開始祝福遼國有個沉迷享樂不思政務的新帝,還來得及嗎?”

顧惜朝:……

“要不,您多讀點書?”顧惜朝從旁邊抽出幾本古籍,這些他剛才都看過,沒有兵書這般難懂,也沒有經史那般晦澀,最適合用來打發時間。

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

鬼神之說不可信,想要什麽都得付出代價,世上沒有什麽可以輕易實現別人願望的神,如果有的話,他也不會在煙花巷蹉跎那麽多年。

趙明鈺默默將書放回去,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被教育不能信鬼神,說好的迷信呢,怎麽比他還篤信科學?

神侯府書房,趙明寧聽到遼帝病逝的消息後心情大好,如果老謀深算的耶律洪基已經死了,那事情就容易多了。

三四月份,正是向遼國輸送歲幣的時候。

百年前宋遼停戰,簽訂盟約約定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遼國放棄瀛州莫州,兩國以白溝河為界,沿邊城池一切入場,不得新建城寨。

大宋每年向遼國輸送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為“助軍旅之費”,也就是所謂歲幣,交割地點在雄州,也算是破財免災。

和用兵動輒上千萬兩的花銷相比,歲幣的三十萬兩根本就不算事兒,重兵戍邊讓百姓承擔過重的徭役賦稅,盟約雖然名聲不好,但是的確以極少的代價換來了打仗得不到的好處。

然後就帶來了另一個問題,朝廷沒有大戰,禁軍的戰鬥力廢的沒法見人,整個大宋只剩下一支陜西軍能用,朝中武將被排擠,弄得遼人得寸進尺,嫌十萬兩銀子不夠花,仗著大宋這邊無論如何不會再開戰,直接把歲幣的銀子變成了二十萬兩。

反正就是,銀子不多,羞辱性極強,面對遼國如此咄咄逼人,他們只能捏著鼻子把銀子給他們送過去。

一旦開始打仗,打贏了還好,打輸了就是人財兩失,遼軍的戰鬥力的確比宋軍強,這點老底還被人家給知道了,他們不趁火打劫才怪。

諸葛正我看著胸有乾坤的年輕帝王,眼中不自覺劃過一抹贊賞,“皇上想如何做?”

“今年的歲幣先拖著不送,看遼國那邊是什麽態度。”趙明寧笑了,耶律洪基能壓住手底下那些大臣,新登基的耶律延禧可不一定,如果遼國新帝被奸臣玩弄於股掌之中,他就可以想辦法把歲幣取消了。

二十萬兩雖然不多,但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堆在內庫也是很大一坨,大宋花錢的地方多的是,能省一點是一點,今年剛對西夏用過兵,正好也有理由往後拖。

大宋的軍隊直面遼軍的確有些弱勢,但是有時候打仗不只靠蠻力,他還想著把祖輩沒能收回來的燕雲十六州拿回來呢。

歲幣沒有準時送過去,遼國那邊必定會派人來催,只要遼人來到汴京,抽絲剝繭便能知道遼國朝堂現在是什麽情況。

他沒說不給歲幣,只是今年花錢的地方多,歲幣一時間籌不上來,早到晚到都是到,多等幾天不行嗎?

皇帝耍起賴皮來沒有人敢拿他怎麽樣,諸葛正我眼角微抽,覺得自己似乎看到了退隱山林的希望。

他一大把年紀還在朝堂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是為了保護皇帝,保這大宋的江山,可惜先帝識人不明,只將他帶在身邊以作護駕,對他提出的那些諫言不聞不問。

他自認無愧於天地,所作所為皆是為了大宋百姓,可也不能左右皇帝的想法,想要國泰民安,還得看皇帝自己。

“太傅,六扇門最近多盯著點蔡京,朕覺得他不光和遼人勾結,還可能要造反。”趙明寧語氣平淡,似乎不是在說足以誅九族的大罪,而是在嘮家常。

遼人那邊瞞著耶律洪基已死的消息,他們這邊肯定也有人瞞著,汴京城內有遼人的探子,遼國大都也有他們的探子,皇帝更換這中大事,就是瞞也不可能瞞這麽久,除非朝中有人和他們裏應外合。

蔡相已經位極人臣,能讓他和遼人勾結在一起只有一個理由,他不想再做人臣,他想成為人君。

宋遼簽訂盟約已有百年,不只大宋百姓安逸,遼國也一樣,耶律延禧沒有耶律洪基的本事,這個時候迫切需要坐穩皇位,正巧蔡相也想造反,這個時候和遼國接觸也不稀奇。

諸葛正我臉色微變,他和蔡京在朝堂針鋒相對那麽多年,對彼此的手段都非常了解,如果蔡京故意將他引導到別處來遮掩自己的真實意圖,短時間內他可能真的發現不了異樣。

趙明寧在書房待了半晌,將事情安排的差不多後出門,擡頭看到坐在假山上托著臉曬太陽的小祖宗,腳步一頓讓他趕緊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