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來了,他們都來了(中)(第2/2頁)

胭脂應了,匆匆去叫人。

沈馥之蹲下來,探身在坑中尋找,翹著蘭花指,將其中幾個已被熏得黑黢黢的油紙包撈了出來,打開細聞,喃喃道:“好東西呐,市肆裏未見過,邵先生真不是等閑之輩。”

姚歡那日去邵清家中借書,除了林氏清饌,還得了兩件禮物,一件是邵清寫給她的幾個有典故的食譜,另一件,就是這幾個香料包。

邵清當時告訴姚歡,自己祖輩原來行醫時,生活在北邊胡漢雜居之地,對西域胡商販來的香料用法,亦很熟悉。

他給姚歡的,是特別適合燉煮葷菜的香料包。

姚歡再是信任邵清,也還是行事謹慎的習慣,將香料包拿回家後,便與姨母一起打開研看了。

姨母認出其中有胡椒、馬芹,另三樣卻不識得。

姚歡全都認出來了。

胡椒自不必說,姨母口中的“馬芹”原來就是後世常見的燒烤佐料“孜然”

而姨母不認得的三樣,乃是幹酸橙、麥拉布和肉蔻。

幹酸橙就是南亞地區種植的類似青檸的果子,運到阿拉伯地區,煮沸後曝曬成棕色的幹果。

麥拉布也是一種果仁,來自阿拉伯地區。

肉蔻則是類似草果一樣的東西,在炎熱多雨地區出產,比中原地區燉肉用的草果更為堅硬,辛香味也更重。只是,與花椒、胡椒、茴香、桂葉等調料比,肉蔻須控制用量,因其所含的肉蔻醚有迷幻作用。姚歡將邵清給的七八個小油紙包都檢視了,果然每個包只放了兩三顆肉蔻。

姚歡前世愛吃,也愛旅遊,剛領薪水的頭幾年,就去窮遊過中東,記得阿拉伯人的烤肉裏確實常見酸橙和肉蔻,而麥拉布這種幹果香料,則被阿拉伯人加入又像面包又像燒餅的主食中烘烤。

不過,現今作為一個北宋閨中女子,姚歡也只能裝作不明白它們是啥,唯有建議沈馥之試用一包。

沈馥之讓美團上街買了只野兔來,與料包一同煮了,當真給肉味添上了一種復合的草藥濃香,教人食欲大增。

眼下,這些香料包,不用水煮,用地火來燜,溫度更高又無處散泄,越發都鉆入食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