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歡姐兒又出差了(第2/2頁)

……

大名府。

原本黃河北流的故道河床中,在這個時節,仍有河水湍湍流過。

河上漢唐時修建的石橋上,大宋對遼交聘接伴使,已過古稀之年的老相爺蘇頌,一身朝服坐於棗紅馬上,與現任幽州觀察使的大遼重臣蕭知古掣韁相對。

蘇頌既是接伴使,原本應到宋遼邊境的雄州白溝驛,與蕭知古會面。

但官家考慮他年事已高,便先派接伴副使淩錄前往邊境迎接遼使,命蘇頌在邢州黃河故道等候。

只聽橋那邊的蕭知古,首先宣讀口諭:“大契丹聖文神武睿孝皇帝敬致大宋皇帝闕下,大宋皇帝與太後貴體安否?”

蘇頌亦清了清嗓子,郎聲回道:“安。大宋皇帝亦祝大契丹聖文神武睿孝皇帝及蕭皇後安康。”

兩位國使遂驅馬向前,與石橋中心立住,彼此再深深作揖、互相交換了馬鞭後,蘇頌方引著蕭知古和他身後的人馬,往河道南岸而來。

跟著大宋接伴團隊等候在南岸的姚歡,神色恭敬肅穆,心中卻湧上了見識到遼宋時節相見禮儀的興奮。

遼保寧六年(時為大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正式建立交聘關系(外交時節往來關系)其間因雙方開戰而中斷,於澶淵之盟後又全面恢復,到如今這紹聖六年時,和平了百年的宋遼兩國,已互派正旦使、生辰告哀使、賀登位使、賀冊禮使、泛使等,一千余次。

兩國既然早已約為兄弟之國,彼此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便很有看頭。

若兩國皇帝是平輩,則誰年長,誰自稱“兄”

譬如當年遼興宗與宋仁宗之間,宋仁宗自稱“兄”並非因為大宋外交軍事地位更高,而只是因為宋仁宗年長。

如今的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當年喊宋仁宗“伯父”但因本朝大宋天子趙煦乃宋仁宗的曾孫輩,耶律洪基若稱趙煦為“孫”畫風就有些清奇了……

故而,遼國使節傳口諭時,出於對南朝的尊重,隱去了宋遼皇帝間的輩份關系。

姚歡正覺得遼人還挺地道時,卻見已經策馬來到眼前的蕭知古臉上,掛著鮮明的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