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邊關征塵暗 京城龍蝦宴(第2/2頁)

漿聲燈影,觥籌交錯,吟詩作對,琴歌婉轉,嬉笑怒罵……浮華人間的千姿百態,都展現在了大宋東京城的浮屋長廊中。

官辦“浮屋”每日租金高達五到十貫。而來租賃、開市的飯食商戶們,在裏頭售賣的菜肴酒水並不會漲價許多。

他們出了這麽高的租金,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靠這幾天的營業額發一筆大財,更多地是出於推廣自家新出的招牌菜、或者回饋本店名流權貴客戶的考慮。

故而,從七月末開到重陽節的“浮屋夜市”各家正店皆是趨之若鶩。到後來,行會只好采取分日、排期出租法,便是礬樓、遇仙樓、風荷樓這樣的頭部地位酒樓,租期亦不能逾月,免得引發同行之間的爭鬧。

且說那日,姚歡一看到王犁刀運來的兩百來斤小龍蝦,二話不說,就趕去飯食行會租“浮屋”

但人家一看她這麽個小飯食店的年輕婦人,哪裏理會得她,趾高氣昂地送上三個字:來晚嘍。

因了此番進宮惹來的大風波,姚歡一想到“名聲”二字就膈應甚至惡心,全然不願擡出“朝廷旌表”來換彰顯身份、換取資源。

她靈機一動,跑到城東,拖上姨母沈馥之去尋明月樓的東家於得利碰碰運氣。

明月樓好歹也算東水門一帶響當當的大酒樓,果然已定好半個月的“浮屋”

於得利是個敞亮人,與這姨甥倆有先頭的幾樣交情鋪墊不說,關鍵是曉得這小娘子有些底細,遂爽快地答應,勻出三天浮屋給姚歡。

只是,在商言商,情面歸情面,租金得翻倍。

三十貫就三十貫,趙煦這次付她的工錢,姚歡更不想留了,悉數付給於得利。

此刻,應姚歡之邀前來浮屋美食節的蘇頌,到得州橋附近的這片臨水燈火通明處時,擡眼就看見,鱗次櫛比的浮屋中央,有一間特別醒目。

那青竹棚頂上,竟還搭了排竹架。架上一高二低,赫然掛著三盞碩大的、用紅紗紮成鰲蝦模樣的彩燈。

彩燈紮得活靈活現,每只蝦頭兩側揮舞的鉗子,像是要剪碎天邊晚霞一般。

待往來客官走得近了,更能辨出蝦背上教燈燭映得分明的字跡。

左邊的蝦背上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右邊的蝦背上是“後天下之樂而樂”

上頭趴著的那只,蝦背上則寫著仿佛橫批的四個大字——助農鰲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