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未來的藝術皇帝你得贊個助(下)(第2/3頁)

“這個呢,是結緙,每一色的緯線,走雁陣圖形,最合織就雲影和水波。”

“喔,端王快看,這個運線,最難,我們叫它戧緙。但並不是一股合花線先摻好了,而是不同的單色線,彼此摻和,縱橫遊走。筆尖能畫出的細微之處,戧緙也能織就。比如這些山石,因表面溝壑繁復,明暗變化比花葉更多,緙絲時,就須用到長短戧緙。”

“還有這個搭梭法,用於織就樓台亭閣。這個字母經法,用於織就畫作落款處的圖章”

配合著師傅沈子蕃的講解,小道姑向趙佶一一展示各種緙絲技法。

趙佶那張,在平時總是有些表情過於豐富的面孔上,此刻除了眼睛外,眉毛、鼻子、嘴巴,以及每一塊肌肉,都凝滯不動了。

他的諸般情緒,驚訝,贊嘆,難以置信,相見恨晚,一股腦兒地匯集到了眼珠子裏。

這對眼珠子,則恨不得粘到那幅經緯縱橫、神之又神的緙絲畫上去。

待沈子蕃講完所有技法,短暫的沉寂後,趙佶張開定格了半晌的雙唇,終於抿了抿。

“高手在民間!”

年輕的藝術親王,由衷感慨道。

他心裏還有下半句話:蔡攸裁造局的緙絲,和眼前這些,怎麽比呦。

趙佶十分有誠意地看著姚歡。

得好好地賞賜她一個飽含誠意的數字。

這姚娘子,真是他藝術道路上開疆拓土的一員福將!

一日之內,就給他端王帶來兩個天工巧仙似的絕妙少年,皆與他最愛的丹青二字有關。

趙佶爽然地長籲一口氣,對姚歡笑道:“姚娘子,子蕃與正道,從此以後,便是我端王府的上賓了。”

沈子蕃和張擇端,卻都看向姚歡。

“怎麽了?姚娘子另有計議?”

趙佶和顏悅色地問。

“端王,可否廳內聽民婦稟報?”

將張擇端和沈子蕃留在院中,姚歡與高俅,跟著趙佶進到廳堂裏。

姚歡向趙佶輕聲道:“子蕃和正道能隨侍端王,自是他們的大造化。但端王是否想過,若內廷翰林院、裁造院的主官聽聞,啟奏官家,詔他二人,端王給,還是不給?”

趙佶一愣,佯作唬臉道:“姚氏你此話說得!天下英才,官家看中,本王自然要送去。”

小王爺這句“政治正確”說完,轉了轉眼珠,又看看高俅,撇著嘴道:“哎,蔡攸那小子,不會這樣沒眼色吧?不過翰林畫院那頭,不好說”

高俅忙躬身道:“端王,那日姚娘子說起,孟真人處有這麽兩個祖師爺賞飯吃的妙手,我與姚娘子便合計著,不如效仿國朝各地書院的範式,由端王出些花銷,設個藝徒坊。姚娘子幫大王看顧著,子蕃、正道領銜授藝。”

姚歡補充道:“端王,藝徒坊,還可設音律課,師師娘子與好好娘子,亦能做師傅。如此一來,他們就好像那些蜀學、洛學、朔學的書院教授一般,乃在民間收徒傳藝,並非端王府裏的幕賓,但實則,與端王最是親近。再者,畫藝、織藝,最講傳承,沒準幾年後,又有不少比師傅更厲害的徒弟,被帶出來咯,那可都是端王的功勞。”

高俅亦附和:“對哪,多一些今日小道姑那樣的學徒,大不了,畫出佳作、織出佳品時,或者進獻到宮中太後、貴妃的殿閣裏,或者送一些到鴻臚寺作國禮,甚至還可以由榷貨務斟酌、賣給北地的貴人們換錢,教官家太後都看到,端王資助的這藝徒坊,實實在在地出著力。”

趙佶眯眼側頭,越聽越覺得,順。

內庫每月支給幾個開府親王的銀錢,數量不小,養兩三個書院都夠了,養個藝徒坊,有什麽難的?

府裏設這麽一處新花銷,自己在不少事上,也能有個推辭。

況且,學藝的娃娃們,遠比讀書人好管多了。

那些血氣方剛的讀書人,好發議論,不知何時就觸碰禁忌。還是今日那悶嘴葫蘆一般、乖巧地織緙絲的小道姑,安全。

趙佶遂沉吟著頷首道:“你們倆,這主意,可以一試。那,學生,從何處招?”

姚歡大大方方道:“端王可知熙河路劉錫家,在京中有孤幼院?都是些西軍將士的遺孤,民婦逢年過節去送些有趣的點心吃食,看到裏頭有不少心靈手巧又肯吃苦的女娃娃,不若,先將她們收來藝徒坊?緙絲嘛,端王也看到了,女子手巧其實張擇端的界畫,女子執筆,想來亦不輸男子。”

高俅見趙佶眼中露出復雜的思慮之色,趕緊推波助瀾一把:“給為國捐軀的將士們的後代,賞一門手藝,這是大善。端王,撫恤孤幼的事,京城裏不應只有一位大王在做。”

趙佶“唔”了一聲。

高俅的言下之意,他當然曉得。簡王趙似,常去開封府辦的慈幼局送肉送菜,坊間瓦子裏的說書人,已編了好幾場戲來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