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第2/2頁)

要知道半山書院裏畢業和結業是不同的,畢業是屬於相對優秀的學生,結業是剛好及格的。

所以畢業生可以說更有機會當官,當然也不排除,沒有這樣的志向,又或者家庭限制的。

陳霖本著有教無類的原則,不管你是什麽身份,只要品德沒有問題,就可以考入半山書院,畢竟書院想要畢業,那都是要看個人本事了。

他直接寫信給不同的學生,基本都已經收到回信,都在路上了。

其實也不用這麽著急,建學校不要時間的嗎?

唉……

一個個都這麽心急,難道不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先前他就已經派人去選址,最好是在水源充足的地方,當然了,他還跟皇帝報備過,獲得皇帝的大力支持,甚至還私人掏了腰包,不愧是有私房錢的男人,就是大氣。

要說腰包鼓,絕對是皇帝了,陳霖就想起了當初在榮王府吃飯的事,差一點啊,皇帝的私庫就給燒沒了,得瑟不起來了。

所以拿皇帝給的錢,他毫無心理壓力,準備圈地建個二層小樓的那種小學,因為有皇帝的金錢支持,他準備讓小學實行免費。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全部都免費。

畫好圖紙,最多可以容納幾百人的學校,有室內和室外運動場,食堂、宿舍樓等一應俱全。

住在附近的孩子不需要住校,宿舍樓是給老師和住的遠的孩子使用的。

陳霖圖紙畫的認真,監工的活,落到了賀雪松的頭上,剛跟陳妍靜的關系好了一些,竟然就被丟去城外開荒。

對他來說,建學校跟開荒差不多。

畢竟他們選的地盤,就是塊荒地,需要無數人挖掘,好在有錢能使鬼推磨,給足了銀子,附近的村民在沒有農忙的時候,都願意來賺這份塊錢,還包一頓吃的,帶著肉的,有什麽不好的。

別看汴京城附近的農村相對富裕一些,但跟城裏人還是沒的比的,給小學幹活,給的可是白面蒸餅,夾的更是油汪汪的紅燒肉。

陳霖早就說過,人類對吃的最大追求,還不就是脂肪。

上班多沒意思啊,陳霖開始思考,怎麽跟皇帝提出,讓他專門負責教育這塊。

最好成立個教育局,這樣就能更好的開展教育工作,掃除文盲的存在。

這小學就是最基礎的掃盲班,那些為了生活辛勤的百姓,就是不知道會不會送孩子上學。

比較這就是在陳家村,一開始也很少有送孩子去上學的,女孩子就更少了,也是後來陳家村好起來了,大家都有點閑錢了,才有了變化。

陳霖考慮到這個問題,寫了好幾頁的計劃書,條理清晰,然後遞了上去。

跟所有的奏折都不一樣,皇帝還是見到了那個計劃書,他被這計劃書震驚了,當然了,並不是被裏面的內容震驚,而是被這個模式。

竟然可以這麽條理清晰,一目了然不說,還沒有一點廢話,這才是他想要的奏折啊。

想自己前面幾十年,看的都是些什麽辣眼睛玩意!

稍後他在看了陳霖的建議後,覺得還真的很有必要,朝廷能用的人才還是太少了,就是那太學,攏共才一百來人,都已經算是巔峰了。

可這大宋有多少的人?

很多人聰明,卻沒有機會讀書,像陳霖這樣的人才,說不定都被埋沒在那些他看不到的地方。

所以皇帝很是認同陳霖的說法,不就是多開一個部門嘛,其實大宋也有這樣的,只是像教諭,就是直接是縣學教授。

陳霖要弄的,就是將這些統一起來,教導學生也必須參加考試,獲得教育局承認的資格,才可以去教書,否則就是誤人子弟!

有皇帝的支持,陳霖成為了第一任的教育局的局長,當然了,對外的官職肯定不是這麽說的。

對辦書院他有的是經驗,畢竟差不多快聞名天下的半山書院,就是他一手創立的,至於小九的功勞,外人不清楚。

不過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城外的荒地上,已經有了初據規模的小學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