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大宋三大假象之二蘇軾要發達

皇帝稱李逵是:“義士!”

更多的是一種欽佩,這種把自己往死裏折騰的本事,絕對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出來的,更不可能是士大夫能做得出來的。

滿朝文武,任何一個都沒辦法做到李逵這樣的程度。

丟掉官職,跑到西夏去搞內部分裂。

且不說成功不成功如何。

就影響力來說,絕對要比任何一場大宋對西夏的戰役都要來的驚心動魄,同時也收獲更大。只要西夏局勢動蕩,對於大宋來說,將是無與倫比的天賜良機。這個機會要是不把握了,趙煦肯定會後悔終生。

但想要抓住機會是一回事。

怎麽抓住是另外一回事。

按照蘇轍、李逵等人的籌謀,大宋要做出的反應很簡單,西夏不想打仗的時候,逼著西夏打一場。大打一場。

不奢望攻入西夏腹地,只要將西夏的大軍拖在兩國實際控制線,就足夠了。

而做這一切,都是為了給李逵創造條件。可和大臣商議的時候,就出現了變數。章惇首先提議:“官家,鄜延路宣撫使呂惠卿,對戰事毫無經驗,是否選拔賢能,且熟悉西北戰略的大臣去主持鄜延路的政務?”

這個提議,對李清臣過來說,也很容易接受,開口道:“臣附議!”

“臣亦附議!”蘇轍算是主角之一,這次大宋和西夏的較量,肯定不可能繞不過去他。誰讓蘇門出了個李逵,這廝好好的通判不當,卻神跑到了西夏去當探子。這是把命放在褲腰帶上,豁出去了。

尤其蘇轍這時候還在西北,要說李逵和蘇轍沒有一點商量,誰也不相信。

看看人家的門生,為了師門,當當進士說當死士,就當死士。這種羨慕,就連章惇和李清臣都嫉妒的返酸水。因為別說他們的門生故吏,就算是自己家的親兒子,讓他們跑去西夏當探子,估計也不樂意。僅憑著一點,蘇門在皇帝的心目之中,地位就要往上漲不少。以後想要動蘇轍就更難了。

趙煦雖然沒有從老前輩三叔公哪裏討要到良策,但自己也琢磨了一兩天,覺得西夏內亂的機會不管成不成,都要抓住。

就算是李逵在西夏搞的內亂失敗了,但對於大宋來說,也不過是陳兵邊塞,毫無損失。

可萬一要是成功了呢?

可章惇?為何一開口就要將呂惠卿趕走?

趙煦就不明白了,這個呂惠卿是如何不受你們的待見?非要處處提防他。

小心眼的章惇,這會真的不是小心眼,而是怕呂惠卿壞事。呂惠卿有能力,有手段,重要的是人品很不好。

背叛信仰,這在士大夫眼中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呂惠卿不僅僅是背叛了信仰,還挑戰了官場的底線,將自己的恩主妄圖踩在腳下。這個人就是王安石,而王安石是變法派的領袖,這等於是將變法派所有人都得罪光了。

要是讓呂惠卿得了軍功,再讓他網羅上一批人,連章惇都有點擔心,呂惠卿來到朝堂之後,他的手段能用出來多少。

人都是私心的,呂惠卿在利用人的私心上,手段堪稱大家,高出他們這幫人一大截。就算是網羅的都是小人,也是一群有戰鬥力的小人。而且,隨著戰爭的升級,皇帝肯定會越來越重視,呂惠卿繼續在鄜延路擔任軍政主官,很容易攀附皇帝。

章惇等人都不敢讓這個禍害有接近皇帝的機會。

趙煦沒考慮到這麽深,反而覺得章惇有點小題大做,但他沒有反駁,反而問道:“章卿,又要熟悉很鄜延路,熟悉西北,同時又有對邊軍熟悉的背景,還能和李逵配合起來,這樣的人不好找吧?”

“範純粹倒是可以!”

大殿內,安燾開口了,這位大佬能抗過元祐撥亂期,在紹聖年也沒有倒下,自然有其獨特的魅力——講真話。

可真話有時候是最傷人的話。

章惇聞聽,臉色頓時陰沉下來,範純粹是他立主貶謫的官員,說他合適去鄜延路上任,豈不是打他的臉?

李清臣暗暗對安燾露出了詭異的笑容。

這兄弟,給力啊!

安燾的官職算起來是樞密院副手,處理行政事務的同知樞密事,還是樞密學士。在朝堂上,沒有學士身份的官職,都是後娘養的,根本就沒他們說話的份。安燾的話很有分量,至少表明了樞密院的態度。換人可以,但不能換你們的人。

他還是朝堂上少數的中間派,既不參加變法派,還不參加保守派,但他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過黨爭之禍,是個有卓越眼界的官員。之所以要讓章惇難堪,太簡單了,他和章惇不和。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李清臣和安燾好的就像是穿一條褲子似的。

這才是章惇頭痛的地方,這廝頭鐵,可皇帝也知道,這樣的人不會徇私舞弊。安燾舉薦的人沒有問題,連章惇也認可範純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