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忽然間後背涼了!

王進從軍,做官,做高官,那是他本事好,能力才華出眾嗎?

不是!

王進是他生的好,命好。

他爹是節度使,沒道理讓他做升鬥小民吧?至於他爹……也不是他爹有本事,而是他爺爺厲害,至於他爺爺……

好吧,這是一個體面的權貴家族的通病,子孫越來越不濟事。

說起來,王進和駙馬都尉王詵還是親戚,王詵算是族中的叔叔輩。王詵當年可是二十多歲就做了左翊衛大將軍的公子哥。王進不過是和禦拳館的王進教頭同名同姓,兩人根本就沒有任何關系。武教頭王進,哪怕有一半王家的底氣和門路,也不至於只能窩在禦拳館這個冷清衙門了。

按照他的年紀,怎麽著,也得是個馬步軍都指揮使。甚至三品兩衛大將軍。

當然,王進也沒有禦拳館王教頭的本事。他哪怕武力上能和仁多保忠一爭高下,也不至於如此氣短。

可問題是,比武他不行。

比排兵布陣,他更不成。

宋軍的大營是按照十萬人馬布下的兵營,按照連營的法度來排兵布陣的手段。這種布陣方法,王進聽都沒聽說過。他家裏是將門權貴,但估計也就是王家先祖有機會指揮十萬大軍。到了王進這一輩,別說王進了,大宋都沒有一個能指揮十萬大軍的將領。

連指揮的機會都沒有,根本不要說布下嚴密的連營。

而仁多保忠不一樣。

這位可做過西夏卓羅軍的統帥,而卓羅軍在全盛時期,足足有二十萬大軍,是西夏兵力最為強大的軍鎮。十萬人的營盤,他閉著眼睛都能羅列出來。這一比,高下立判。

好在王進是個知道輕重的,他也清楚,要是自己去和仁多保忠爭奪兵權,他倒是能贏下來。畢竟李逵不在,安惇這位龍圖閣學士的話語權足夠了。

可問題是,萬一接下來指揮打仗他敗了呢?

而且是大概率戰敗。

打仗是要死人了,七萬大軍真要是敗了,死了幾萬人馬,他全家老小,連帶著王氏家族都要跟著一起倒黴。

認清楚輕重,王進說什麽也不想做這個主帥。對他來說,這可是要命的責任。尤其是,萬一仁多保忠打不過,他至少還有個借口保護龍圖閣學士安惇離開,避免朝廷重臣被蕃族羞辱的借口逃跑。要是做主帥逃跑,等死吧!

哪怕是再看不起武夫,安惇也幻想過自己羽冠巾綸,談笑間,十萬敵酋灰飛煙滅的大場面……

他能看不起張飛和趙雲,但是他能看不起周瑜和諸葛亮嗎?

可惜工具人不給力,王進這個沒出息的,連和仁多保忠叫板的膽氣都沒有,徒奈何,只能勉為其難,將指揮大宋天兵鎮壓遼國蕃兵的正義之戰的統帥之位讓了出來。

仁多保忠掌握了兵權之後,立刻派遣兵馬渡河一部分,一方面對岸需要足夠的兵力支撐,另外一方面,易縣也需要足夠的援兵和物資。只有易縣控制在手裏,他才能穩住防線。

可是,即便是這樣,他也擔心起來宋軍的前途。主要是涿州附近的易水,要比大河封凍還要早,過年之前肯定能跑馬。這裏還是遼國的南京道,遼軍隨時隨地都能有援兵過來。畢竟對岸的統帥是遼國皇帝,整個遼國的兵力都拉倒涿州前線,都有可能。

而大宋?

宋夏正在作戰,仁多保忠不是不清楚,想要西軍增援恐怕不太可能。

沒有援兵,他也心頭懸著把劍似的,心驚膽戰。真要是這麽多人馬在他手裏折了,他恐怕在大宋就要臭大街了。

“學士,仁多節度使求見!”

安惇沒有爭奪統帥權,這時候,他正在琢磨著是否帶著人回真定府去。

在前線,萬一被俘虜了……大宋還沒有一個學士官階的文臣被異族俘虜的先例。安惇可不願做這個第一人。

真要是丟了文臣的臉,到時候恐怕章惇這位靠山都保不住他。

這時候,安惇的心思已經不在大軍之中了,或者確切的說,他覺得哪怕是仁多保忠,面對耶律洪基,也不是個。

為了自己的安慰,和大宋的體面。

主要是大宋的體面,安惇決定自己要苟一波。

雖說苟是目的,也得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搪塞,要不然還真的有人認為他怕死!

聽到門人稟告仁多保忠拜訪,安惇原本不想見,可猶豫了之後,還是站起來朝著帳篷外走去:“仁多節度使,如今軍務要緊,有事讓屬下告知一聲,本官斷沒有不來的道理。”

仁多保忠也不過是心底裏抱怨:“本節度使親自拜訪,你差點不見。派個屬下來,不被你轟出來才怪!”

“安學士有如此大量,乃我大宋之福。可下官實在擔憂,此戰不好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