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6/7頁)

“我以前來這的時候也會幫忙幹活,沒事的。”

“肖燁,那你晚上留下來吃?”吳鳳英攔住了丈夫,她覺得就這麽拒絕不太好。

夫妻對視一眼均是贊賞,然後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某個從小到大幹活不積極不主動老偷懶的人。

這人和人啊,有時候對比實在是太強烈了。

肖燁可真是個好孩子。

……

寧振濤哼著歌拿著公文包便往家裏的方向去。

他下午沒課,早上課程結束後便直接到了好食記已經裝修好的工廠去工作。

當年建分廠的決定,現在看來實在是太正確了。

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原有那種混在在一起的生產模式便成了發展的桎梏,在不少工廠都受此限制,只能開始擴建,梳理生產的時候,好食記一舉憑借推出的新產品將挑戰自己地位的其他零食斬獲馬下。

好食記還和寧知中的作品聯動,推出了包含有小卡片、抽獎兌獎的零食,繼續延續著出的食品必大賣的成就,今年的發展計劃是進一步拓寬和國外的合作,生產出適合外國人口味的產品,在外國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寧振濤很快便把這些拋在腦後,他默默地在心裏數了數阿星和阿中回家的日子。

應該是阿星先回來,等阿星回來前一天,他在把家裏掃一掃好了。

寧振濤忍不住長嘆一口氣,這世上怎麽會有家務這麽煩人的事情呢?這要不是偶爾還得回家吃飯,他連客廳都不想打掃了。

之前阿星研究出來的那個掃地機器人就怪好用的,雖然很慢,還得要人看著,可這起碼不用自己幹活,只是正好趕著阿星不在壞了。

這要是能有一天,什麽都自動化就好了!掃地有掃地機器人、洗碗有洗碗機、洗衣服有洗衣機、煮飯能有個自動切菜炒菜機……擦桌子的話,來個飛空擦卓機也不錯!

阿星快點回來就好了!

這麽念叨著阿星,人便到了家門口,看見家裏的燈光寧振濤有些意外。

是阿星提前回來了還是阿中?怎麽都沒和他說?

這麽想著的他把門一推——

坐在餐桌上正吃飯的寧振偉和吳鳳英齊齊回頭。

危!!!

……

近三個月沒有回家的科技大學一行人已經習慣了在外的生活。

他們對接的工廠都非常重視他們的需求,盡可能地提供了好條件。

私下互有聯系的工廠們在招待前總是憂心忡忡,生怕哪裏做不好讓人不滿意,最後影響了合作。

可等招待完,他們便就都哭笑不得,只覺得這回科技大學寧知星項目組來的以寧知星為首的一行人都太“好糊弄”了。

他們不需要好吃好喝,甚至連參觀當地景點都興致乏乏,只要是給他們一個開闊的空間,提供點他們需要的材料模型,他們就能在裏頭討論整整一天還意猶未盡,稍有怠慢,也不會發火追究。

他們越是這樣無欲無求,合作的工廠便越是感動。

別說合作協議有分紅的條款,其實他們心裏都門清,這技術換誰都能做,就是從零開始辦一家工廠也行,而且就那分紅的情況,橫看豎看都是他們工廠占了天大的便宜。

讓利不說,寧知星項目組在合同中三令五申的條款全是和自己無關的,一是要求工廠必須注重員工效率,投資一定資金培養員工;二呢則是要求工廠獲得利潤時,需要將至少一半的利潤投入於提升工廠生產質量和工藝提升上,這兩點看似嚴苛,可實際全都是為了工廠的未來考慮。

這要不少工廠在寧知星項目組離開後,都特地開會和員工們再三強調,他們能得到這個機會有多幸運,他們做的事情,能為國家做了多少貢獻,每一次會議中,也一定會提到工廠的“恩人”。

寧知星並不知道合作的工廠們是怎麽想的,她是確實沒有太多要求。

說實話這年頭也不可能指望什麽五星級大酒店、鮑魚魚翅,工廠再怎麽怠慢,那也是盡心招待,她覺得這已經足夠讓人滿足。

這三個月來,她和教授們差缺補漏,靈感迸發,完善了不少本來以為基本已經是完成狀態的設計。

不過到了今天,這機床的研究也總算能告一段落了。

單單目前的技術,就足夠國內的工廠消化很長一段時間,寧知星最為擔心的人員培訓問題也得到了項目組的其他成員同意,大家都很贊同她在合同中要求對方必須重視人才,不苛刻薪水的要求。

除了技術需要消化外,市場也需要一個時間繼續發展。

告一段落明明該是好事,可寧知星卻覺得自己心裏空空落落,忙慣了,忽然要休息,怎麽覺得那麽不自在?

或者先研究些小項目?

說起來之前她協助審核設計方案的電視衛星已經上天了一年多了,現在衛星電視應該已經很普及了,或者進一步研究一下LED屏幕?這產品好像也挺適合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