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聖城條約(第2/2頁)

西格蒙特親王及其麾下將領們雖然都有乘勝反攻約頓海姆、奪取斐真殖民地的念頭,然而也清醒的認識到沿維穆爾河北上穿越“鐵森林”的行軍路線太過冒險,如果部隊在茫茫叢林中遭遇原始教團這個“地頭蛇”襲擊,後果不堪設想。

如果不想走陸路,經由海路北上遠征又如何?

事實上,這是一條比陸路風險更大的行軍途徑。

斐真王國的陸軍或許敵不過帝國騎士團,但是誰也無法否認,斐真擁有當今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海軍。

除非帝國海軍有信心擊敗斐真聯合艦隊,否則護送陸軍北上作戰就只是一個空想。很遺憾,帝國海軍沒有這個底氣,畢竟艦艇噸位做不得假,實力差距就擺在那裏。

既然北上擴大戰果不切實際,西格蒙特親王索性見好就收,主動向斐真軍方提出議和。

就在雙方就和談問題展開談判的時候,新大陸南方的局勢也發生了轉變。

黃昏平原會戰的消息傳到亞爾夫海姆,從萊頓港到德林鎮,社會各界一片歡騰,盛贊北方同胞的英勇表現,正在抗擊海藍侵略者的前線官兵收到這一喜訊後,也是士氣大振。

朱蒙維爾將軍及其麾下的海藍遠征軍,卻因這一驚人的噩耗受到沉重打擊,果斷向海藍屬穆斯貝爾海姆殖民地總督安東尼奧尼伯爵發出撤軍的請求。

安東尼奧尼伯爵得知斐真人在米德加德吃了敗仗,同樣深受震動,急命路易·朱蒙維爾將軍撤回杜肯堡。

“見風使舵”是海藍人的傳統藝能,海藍當局得知入侵亞爾夫海姆的軍事行動已經破產,又聽聞斐真人正在與亞珊帝國就新大陸的停戰協議秘密談判,便在兩國正式宣布停戰之前,搶先向帝國當局拋出橄欖枝,公開號召“通過和平談判解決新大陸的糾紛”,厚著臉皮扮演起“和平倡導者”的角色,似乎完全忘記就在短短一年前,恰恰是他們海藍人率先在新大陸發動了戰爭。

斐真王國與海藍王國的使節團於九月下旬相繼抵達帝國首都“亞珊聖城”,經過為期一個多月的磋商,三國聯合簽署《聖城條約》。

這份為新大陸帶來和平的停戰條約主要有三項內容:

其一:斐真王國和神聖亞珊帝國在新大陸的殖民地恢復到戰前的狀態,雙方以“鐵森林”為天然疆界劃分勢力範圍,“鐵森林”以北歸屬斐真屬約頓海姆殖民地,以南歸屬亞珊屬米德加德殖民地。

其二:以“深淵泥淖”為界限,斐真屬約頓海姆殖民地和帝國屬米德嘉德殖民地瓜分魔晶礦脈,後者實際占據了整條礦脈的六成份額。

其三:海藍軍隊全部撤退到黃銅山口以南,海藍王國與神聖亞珊帝國在新大陸的殖民地以“斷齒谷”為邊界,斷齒谷以南為海藍屬穆斯貝爾海姆的屬地,斷齒谷以北則歸屬亞珊屬亞爾夫海姆所有。

至此,三大強國在新大陸的紛爭塵埃落定,通過《聖城條約》緩和了彼此間的矛盾,確定了勢力範圍。

那麽,與米德嘉德殖民者並肩作戰的阿薩族人從戰爭中得到了什麽?

答案是,什麽也沒得到。

《聖城條約》只字未提新大陸原住民的利益,他們完全被擋在談判的大門之外。

洛根·沃爾松格曾要求米德嘉德殖民地政府兌現戰前的承諾,把維格利德大平原西部、維穆爾河谷一帶的土地還給阿薩族人。

尼克爾斯爵士倒是有意履行自己當初簽署的協議,卻遭到以拉瓦爾男爵為首的多數軍方將領強烈反對。

為了解決這場爭端,米德嘉德殖民地議會專門舉行了一場聽證會,議員們最終投票裁定尼克爾斯爵士與沃爾松格部落簽署的這份領土協議無效,理由倒也冠冕堂皇——殖民地政府沒有獨立外交權,尼克爾斯總督簽署的這份協議未曾得到皇帝陛下與帝國內閣的授權,不具法律約束力。

直到此時,沃爾松格部落的阿薩族人才猛然醒悟,又被狡猾的殖民者耍了!

他們在戰場上打生打死,流血犧牲,結果卻是受騙上當,落得個一場空。

第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