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兩個共和國的誕生

在很多威爾諾亞人看來,本國簽署《寇拉斯堡合約》,名義上認可與阿薩族人的劃界協議,不過是給遠東皇帝一個面子,滿足他當“正義使者”的虛榮。

等到時過境遷,威爾諾亞共和國從戰火廢墟中成長壯大起來,擁有了對外擴張的實力,哪還輪得著一個外國君主對新大陸的家務事指手畫腳!

“新大陸是威爾諾亞人的新大陸”!

這一野心勃勃的口號,已經在國慶典禮的通訊稿上作為標題公之於眾,並且在社會各界贏得了廣泛的共鳴。

遠東皇帝似乎對威爾諾亞人的雄心壯志並不意外,繼續加大力度支持新大陸原住民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為此派遣外交使節多方奔走,爭取瓦雷斯各國的支持。

說來有些好笑,在獨立戰爭中與寇拉斯帝國為敵的斐真王國,在阿薩族獨立建國的問題上,卻與宿敵走到了同一條戰線上,喬治國王和皮特首相都公開發表聲明,支持新大陸的阿薩族人建國。

其後不久,迦南王國、海藍王國、保士華王國和神聖亞珊帝國,也都派遣公使抵達石柱鎮出席即將舉行的建國大典,並將於典禮上正式宣布與新生的阿薩族共和國建交。

此時威爾諾亞共和國已經成立,但是斐真和亞珊這兩個前宗主國尚未公開承認共和國的主權,反而跑去給草台班子似的土著蠻子捧場,令威爾諾亞當局深感顏面無光。

一直拖到12月9日,也就是原住民各部落聯合舉行建國慶典的前一天,才很不情願的派出公使,前去觀禮。

12月10日,新大陸的原住民終於有了一個現代意義上的主權國家,並且立刻獲得國際社會的接納。

在阿薩族人的語境下,這並不算是一個完全新生的國家,而是古老的“阿薩族文明”在當代浴火重生,得以復興。

為了在文化層面體現“偉大復興”這一民族共識,新生的阿薩族國家定名為“伊格德拉修聯邦共和國”。

“伊格德拉修”是一個古代阿薩族單詞,代指抵禦凜冬、庇護眾生的“世界樹”,所以在不那麽正式的場合,也可以稱其為“世界樹共和國”。

伊格德拉修聯邦共和國創立之日,喬安還在前往“眾神墓地”的途中,收到了哈康和斯露德的邀請,卻無法親赴石柱鎮出席典禮,便回信遙寄祝福。

伊格德拉修聯邦共和國的在任元首,稱為“執政官”,任期6年,卸任後可再次參加競選,最多連任兩屆。

共和國的首都設在石柱鎮。考慮到一“鎮”之地格局太小,配不上都城的地位,於建國之日起更名為石柱城。

12月初,阿薩族各部落領袖齊聚石柱城,投票選舉共和國的首任執政官。

結果也是毫無懸念,齊格蒙·沃爾松格長老眾望所歸,全票當選開國元首。

伊格德拉修共和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30多個大大小小的部落自治州共同構成,主要可以劃分為三個政治集團。

影響力最大的是米德加德地區的13個州,共尊沃爾松格家族為領袖;其次是亞爾夫海姆地區的10個州,以亞爾岡京谷地的波瓦坦家族為核心,組成南方政治同盟。

其實在獨立戰爭結束之初,康蒂一家曾在成為“威爾諾亞邦聯共和國”的一個加盟邦或者“伊格德拉修聯邦共和國”的一個自治州之間猶豫了很久。

多年來,亞爾岡京部落一直與南方殖民者保持著友好關系,康蒂的大哥馬格尼·波瓦坦長期在大陸軍總司令喬治·瓦薩麾下任職,在戰場上屢立戰功,是威爾諾亞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之一。

有了這層密切關系,波瓦坦家族一度傾向於加盟威爾諾亞共和國,康蒂爸媽希望以此證明多民族國家同樣能夠保持和平安定,致力於成為一條促成威爾諾亞共和國與伊格德拉修共和國和睦共處的紐帶。

然而時隔不久,事情就起了變化。

獨立戰爭的烽煙剛剛平息,新大陸東海岸的殖民者們就按耐不住蠢蠢欲動的野心,趕著大篷車,扛起步槍,成群結隊的越境西遷,試圖侵占阿薩族人的土地。

從米德加德到約頓海姆,投身於西進拓荒的殖民者與日俱增。

就連亞爾夫海姆也受到這股洶湧洪流的席卷,亞爾岡京谷地附近的原始叢林,遭到新移民極為粗暴的砍伐甚至焚燒,采用刀耕火種的野蠻方式焚林開荒,圈占土地。

亞爾夫大叢林的生態正在面臨嚴峻威脅,受驚的獸群被迫西遷,原住民的生存空間也被一步步蠶食。

念在並肩作戰的情分上,康蒂爸媽還試圖向亞爾夫海姆議會提出抗議,請求議會立法阻止新移民焚林開荒,涸澤而漁,然而久久得不到回應,這種傲慢的態度著實令亞爾岡京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