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入v四更(第2/3頁)

他忽的又想起什麽來,當笑話般與喬氏講,“前幾天李大斧頭還跑來軍中尋我,我問他何事,他扭扭捏捏的跟個大姑娘似的,半晌不說話,你是沒瞧見他那副樣子,真是滑稽極了。後來我又問了他一遍,他才開了口,說是他們家小子看上雲黛了,想跟咱們結親家。”

李大斧頭是晉國公麾下副將,正四品郎官,在隴西地界算是很高的官職了。喬氏眯著眼睛,輕撫過手腕上的赤金紅寶石鐲子,“他家小子,是指他家小兒子?”

“是啊,他老來得子,那李小郎今年好像十六歲,說是上回在街上湊巧見了雲黛一面,之後便茶飯不思念念不忘。李大斧頭他家夫人是只河東獅,向來最珍愛這老來子,見兒子相思成疾,擰了李大斧頭的耳朵要他想辦法。”晉國公懶散往床邊靠了靠,哼笑道,“他有什麽辦法,不就只能硬著頭皮求到我面前了。”

喬氏道,“那你怎麽回的?”

晉國公道,“我肯定不答應的,李大斧頭人不錯,可他家那小子生得黑柱子似的,哪裏配得上雲黛?我只說雲黛年紀還小,尚未及笄,府中想再留她兩年。”

喬氏苦笑,“留兩年怕是難了,所謂一家好女百家求,何況雲丫頭生得那樣好,真要放出擇婿的風聲,咱們家的門檻怕是都要被媒人踏破。”

“夫人你這話說的,隴西又不是就我們一家有女兒。”

“哼,你別不信,我不怕與你說,這些時日,我陸陸續續收到十幾封帖子,皆是邀我去府上做客。他們哪裏是請我做客,分明是來探我的口風。雲丫頭這還沒及笄呢,等再過幾個月她及笄了……”

喬氏單手按了按太陽穴,有些苦惱,忽然,她擡眼直直地看向晉國公,“夫君,你說,如果我們留下雲黛,讓她當咱們的兒媳婦……”

她話還沒說完,晉國公就嚴肅打斷了她,“夫人你糊塗了,我們一直將雲黛當女兒來養。阿縉他們也一直將雲黛當妹妹來看,從小都是兄妹的情分,這怎麽能亂!”

喬氏噎了一下,見晉國公正色凜然,眸光閃了閃,嘴上慢慢道,“表兄妹親上加親的那麽多,何況雲黛她又不是你我親生女兒。”

晉國公連連搖頭,“不可不可。我當初將雲黛接回來,是為了報答他父親的救命之恩,養了這些年,忽然將女兒變成了兒媳,外人要如何看待我們國公府?而且我看雲黛待阿縉他們一直是恭敬有禮,真心實意當作兄長來看的。那孩子最是心細懂事,你切莫在她面前表露其他心思,萬一叫她察覺到,她該置身於何地?”

“我知道的,我也一直將她當女兒看的。”喬氏心說,先起這份心思的不是她,而是三郎啊。

都說知子莫若父,要她說,晉國公這個父親就是個糊塗板子,壓根看不懂兒子們的心思。三郎是從她肚皮裏出來的,她清清楚楚看到這一年來三郎對雲黛的態度變化,那份熱忱勁兒早已超出了兄長對妹妹的關愛。

喬氏嘆了口,彎腰脫下繡鞋,轉身往榻上去,“算了,不說這些了,現在我只盼著阿縉趕快回來。”

其余幾個孩子還小,再拖個一兩年也無傷大雅,當務之急的是先解決長子的婚事。

***

積雪融化後,謝仲宣和謝叔南便一道去郡學報道。

本朝科舉常設科目眾多,譬如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道舉等等,其中又以明經、進士二科為主。按照往年的取士人數來看,明經科取士是最多的,但因進士科的難度比明經科要高上許多,是以進士科中選的士子乃是最尊貴榮耀的。[1]

謝仲宣要考的便是進士科,他幼時便立志要考功名,三年前的院試他中了案首,今年下旬已報了鄉試,還有半年時間便要赴試,他也越發勤謹,蓄勢待發。

相對於學進士科的謝仲宣,謝叔南則是一門心思撲在明法科。他是去年考的院試,腦子聰明再加上臨時抱佛腳,倒真叫他考過了。

對此晉國公欣喜不已,覺得他謝家兒郎就是天資聰穎,好地出不了孬種。喬氏自然也是高興的,只是私下裏還是會有些感慨,覺得自家這混小子隨便看看書都能考上,叫那些頭懸梁錐刺股的苦讀生情何以堪?老天爺何其不公。

於是今年秋闈,謝仲宣謝叔南兩兄弟一起下場。

哥哥們在郡學勤奮苦讀,雲黛則在家跟著喬氏學習管家、理財和女紅。

雖然她一直很懷念在喬家家塾讀書的時光,但她已經十四歲了,年初又來了癸水,一切都宣告著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已經過去了,她該待字閨中了。

女子婚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不知道晉國公和喬氏會將她許給怎樣的人家,但她相信他們會給她挑個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