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哪家兒郎堪為良配?……(第2/5頁)

“多謝妹妹掛念。”

謝仲宣輕笑應下,又從扇間覷了自家弟弟一眼,長睫微垂,若有所思。

***

慈和堂裏,喬氏笑得一朵花似的,抿唇笑道,“阿縉,我這些日子仔細瞧過了,有幾家很是不錯。近一點的是長遠侯趙家,他家嫡幼女正待字閨中,是個貞靜秀氣的好女子,放眼隴西府,就他家這位與你最是般配。另外出了隴西府,還有三家我覺著不錯,一家是定西大將軍李恩的長女,一家是洛陽崔氏,也就是你舅公家最小的那個孫女,你小時也見過的,閨名喚作晴娘的。”

她停下,一臉期待的看向長子。

謝伯縉,“……沒印象。”

喬氏似有些失望,卻不氣餒,呷了一口茶水,笑道,“不記得也正常,那時你也就七八歲,隔了這些年,我都不太記得那孩子的模樣。不過最後一家,你肯定是知道的,便是你大姑母家的嫣兒,你大姑母那邊也有意呢……”

表妹裴臨嫣,端王嫡次女,陛下親封的嘉寧郡主。

謝伯縉擡眸,目光在喬氏與謝老夫人之間流轉一番,心頭明了,看來家裏最屬意的便是裴臨嫣。

裴家女,謝家郎,門當戶對,親上加親,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這樁親事都是極好的。

只是……

謝伯縉修長的手指輕撫過芙蓉瓷杯薄薄的壁身,長睫微垂,他對那位表妹的記憶還停留在一個高傲圓臉小女童時期,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印象。

喬氏那邊還在誇著裴臨嫣如何如何,謝老夫人轉動佛珠的動作停下,緩緩睜開眼,“阿柔,先別說了。”

喬氏一怔,擡眼對上謝老夫人的目光後,也靜了下來,“是,母親。”

謝老夫人轉臉看向謝伯縉,神色肅穆又和藹,“阿縉,等你到了長安,便去你大姑母府上住著,見見你嫣兒表妹。若這樁親事能成,那自是最好的。若你對她不中意,或是她對你無意,咱也不強求。不過你要記著謝家祖宗留下的規矩,兒郎娶妻後,非特殊情況,不納二色。”

她擡起眼皮看了長孫一眼,見他並無不滿,才繼續道,“對男人而言,尤其是對咱們這種有權有勢的公侯貴族,這規矩似乎有些強人所難。所以祖宗說了,謝家兒郎娶妻,除了門當戶對,最要緊的一條便是彼此中意……日後就算情分淡了,想想媳婦是自個兒心甘情願娶進門的,多少念些舊情。當年你父親要娶你母親,也是他親自求到我與你祖父面前,信誓旦旦說認定了你母親,我們這才去你外祖家提親……我說這些,你可明白了?”

謝伯縉一臉正色,掀袍起身,朝老夫人一拜,“孫兒謹遵祖母教誨。”

謝老夫人欣慰地頷首,擡手示意他坐下,喝了口茶水潤潤嗓子,神色懶怠,“你的婚事你自個兒也上些心,此次去長安,多留意些。長安乃天子腳下,高門遍地,貴女如雲,你選擇的機會也多。待你挑中個最喜歡的,盡可告知我與你母親,便是你看中公主,祖母我也盡力給你求來。”

她這話音剛落,門外就有小廝過來,彎腰恭謹道,“世子爺,國公爺那邊請您過去有事相商。”

謝老夫人擺擺手,“你父親既叫你,你就先過去吧。”

謝伯縉朝謝老夫人和喬氏拱了下手,轉身與那小廝一道離開。

直到長子的背影消失在影壁後,喬氏才依依不舍收回目光,“阿縉他……唉,我這個當母親的都越來越看不懂他了。”

他的情緒比之五年前,越發不形於色。母子之間好似也生疏了些。

謝老夫人能理解這種感覺,寬慰道,“咱們做母親的總不能管一輩子,將他們養大了,接下來的路該怎麽走,都是他們自個兒的選擇。何況你三個兒子裏,阿縉自小便是最有主意的那個,你啊,就別操心他了……”

喬氏輕輕嘆了口氣,“兒媳知道了。”

……

陽光透過花格窗戶投影在白墻之上,光影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換著。

前院的書房門緊閉著,十米處站著兩位看守的侍衛。

古樸雅致的書房內,晉國公父子倆對坐在窗下,當中擺著一局棋,黑白棋子縱橫交錯,互為掣肘。

“三皇子在北庭一切可還好?”晉國公氣定神閑落下一子,旋即擡起眼,等著長子的回應。

三皇子,便是三年前被盛安帝廢掉的太子,裴青玄。

“剛到北庭時難免沮喪,後來慢慢也習慣了,三殿下是個明白人……”謝伯縉骨節分明的手指拾起一枚黑棋,稍作思索,落下棋子,淡淡補了一句,“也是個至情至性之人。”

晉國公沉吟道,“至情至性之人,若是個富貴閑人倒瀟灑快意,可惜他偏偏托生在皇家,如今落到這個地步……罷罷罷,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或許他被貶去北庭,於他也是一場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