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做些大逆不道的事(第3/4頁)

喬氏起身,先帶著雲黛和沈元韶去慈安堂拜見謝老夫人。

路上說起各自近況,喬氏柔和笑道,“府裏還是老樣子,一切都好。三郎在永吉縣歷練,性子也成熟穩重了,去年還破了幾個案,縣令親自替他報功,年前嘉賞文書就下去了,如今他在那過得樂不思蜀,都不想回來了。”

總算聽到件喜事,雲黛面上露出笑容,“三哥哥一向聰明,定是能做出一番事業的。”

“不是我自誇,他們三兄弟就沒個愚鈍的。從前三郎年紀還小,浮躁貪玩。現下長大了,也懂事了。”

說起幼子的成長,喬氏眼角眉梢都是欣慰,再提及次子,語氣就多了些惆悵,“你二哥哥去年年初被調去蘇州府任判官,上回來了家書,說是今年三月就調回長安,現下也不知到沒到長安……唉,最好路上耽誤些時日,可千萬別趕上長安之亂……”

她憂心忡忡念叨著,等走到慈安堂才驚覺自己唉聲嘆氣了一路,不由朝雲黛兄妹抱歉笑了下,“人上了年紀就愛嘮叨,叫你們笑話了。”

雲黛理解道,“兒行千裏母擔憂,三位兄長天南地北,都不在夫人身旁陪伴,夫人心中牽掛也是人之常情。”

喬氏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背,嘆道,“要不說還是生女兒好,女兒貼心,嫁在身旁還能常回娘家看看。生個兒子,沒志氣的窩在家裏也就罷了,若是有那志向的,就跟破了殼的雛鳥,翅膀長硬了一個個也都飛遠了……”

說到這,她神情溫柔地望向雲黛,“好孩子,我可盼著你早些進門,聽你喊我一聲母親。”

雲黛心下一軟,眼眶微酸,她何嘗不盼著能與大哥哥早日修成正果,可現下他人在長安也不知是個什麽情況,她都恨不得長出翅膀飛去長安一探究竟。

稍稍平緩了情緒,幾人一同進門拜見謝老夫人。

……

當晚,晉國公與沈元韶喝得耳酣面熱,還有意替沈元韶在隴西軍裏安排個差事。

沈元韶如拒絕烏孫昆莫一般婉拒了晉國公。

喬氏則挽留雲黛多住些時日,“好不容易回來了,你就在家安心住著,明日我派人去永吉縣送信,將你三哥哥叫回來聚一聚,他若知道你回來了定是歡喜的。”

雲黛放下雕花牙箸,搖頭說道,“不用叫三哥哥來回折騰了,明日我同哥哥給父母雙親掃過墓,便往長安去了。”

喬氏驚道,“你還要去長安?”

“是,不弄清大哥哥的安危,我無法安心。”

“長安那麽遠,且不說一路的奔波辛勞,就算你去了,若真遇個什麽事,你也愛莫能助。倒不如就留在府中等著,阿縉那邊一有消息,他姑母定會送信回來。”

雲黛知道喬氏是好意,可她心意已決,“夫人說的我都明白,可我若真的要等,早就在烏孫等了,何必大費周章回到大淵。如果現在半途而廢,豈不是白費先前的辛苦?夫人,等待的滋味有多難受,你應是知曉的。”

喬氏嘴唇動了動,一時說不出話來。

是,等待的滋味她是再熟悉不過的,每回國公爺出征,她是整宿整宿的睡不著,心肝兒像是放在油鍋上煎。若不是家中有老有小,她真想隨他一同去戰場,哪怕握不住劍殺不了敵,能時常見著他,照料他的起居衣食,那也足夠了。

如今見雲黛待長子一片赤誠愛意,喬氏既心疼倆孩子婚事多舛,又替長子歡喜,能遇上個真心相待的好姑娘。

她也不再勸阻,給雲黛碗中夾了些菜,勸她多吃些,又道,“你既決定往長安去,明日我多派些人手護送。”

雲黛輕笑,“夫人莫擔心,有我哥哥和烏孫的薩裏拉統領陪著足夠了,人多事雜,反倒誤事。”

喬氏望著眼前女孩兒昳麗嬌媚的臉龐,眉目間好似從前溫婉乖順,卻又洋溢著堅定無畏的神采,再不見從前的怯懦躊躇、畏畏縮縮,宛若掙紮著一點點沖破蛹殼的蝶,雙翼綻放,流光溢彩,耀目生輝。

她心頭響起一道無聲的長久的嘆息,白駒過隙,她膝下的孩子們終究是一個個都長大了。

*

自肅州行至秦州坐船,長安改天換日的消息也在民間傳開了。

政權交替伊始,百姓們對新帝上位並沒多大確切的感受,總是有人當皇帝的,三皇子和五皇子都是老皇帝的兒子,江山依舊是裴家的,只要他們每天有飯吃有錢花,誰做皇帝都行。

離長安越近,關於六月那場宮廷叛亂的消息也越發繁多,每次船一靠岸,紗君準會下去打聽一番,爾後回來稟報給雲黛——

“聽說是給五皇子治病的大夫去平康坊玩樂,半斤黃湯下了肚,糊裏糊塗就將五皇子有隱疾的事漏了出來。平康坊那等三教九流,魚龍混雜之地,這事一說出來,沒幾日便傳遍了長安。聽說五皇子知曉此事,暴跳如雷,還派人去追殺那大夫全家。不過那大夫估計酒醒後知道釀了大禍,老早就卷鋪蓋走人,叫五皇子撲了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