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第2/7頁)

可七皇子呢?

他每次都是帶著人浩浩蕩蕩的殺到鎮國公府……

這都不需要別人告密,老百姓都知道了!

太子委婉的告訴七皇子,如果真的跟母族有要事相商,可以讓手底下的人多跑兩趟,哪怕一天跑八趟都沒關系,但本人還是少出面比較好。假如口信或者信件不能把事情講清楚,也可以喚母族那邊的人進宮來詳談。

宮內只是後宮禁止外男入內,但皇子所本身就不在後宮的範圍內。當然,宮門是定時開放關閉的,得再固定的時間到訪。如果是外臣求見,得先通傳,主子允許後才能進宮。但如果是皇子召見某個人,卻是可以直接帶到皇子所的。

可憐太子殿下也沒見過這種陣勢,他回憶了一番鎮國公府最近幾年的所作所為,尤其是原先那位國公爺的獨生子,也就是小公爺的種種豐功偉績,再結合七皇子最近一個月幹的事兒,就感覺吧……

甄家沒了。

所幸,七皇子還是聽得進去道理的,他主要是被小公爺給氣的,等聽了太子的教誨,再扒拉了一番原主的記憶,他默默的退了。

結果倒好,七皇子不搞事兒了,他妹子開始冒頭了。

恭妃娘娘自打入宮後,就保持著國公府千金應有的姿態,皇帝皇後恭敬非凡,也教導自己所出的一兒一女要尊重兄姊、愛護弟妹,就連在恭妃的宮裏的宮女太監日子都比其他宮要好上很多。

這個好,並不是指物質方面的,而是精神層面的,就是感覺輕松,心裏沒壓著一塊大石頭。

不過,這是以前了。

自從兩年前,公主殿下被小公爺調戲不成被迫跳了荷花塘後,哪怕人是救回來了,卻因傷寒足足病了兩個月。在那之後,就算病愈了,公主也是性情大變。

在公主那頭伺候的人,都是戰戰兢兢的,不知道哪天,公主就會拽著人去“做實驗”。

前頭七皇子接連往鎮國公府跑,可七皇子很早以前就搬到了皇子所裏,嚴格來說,恭妃娘娘都管不了他,從法理層面來說,能管束七皇子的,唯獨只有皇帝和皇後而已。太子也能說得上話,但恭妃確實是管不了的,連消息都沒那麽靈通。

但公主不同,在嫁出去之前,除非由特殊情況,不然公主都是跟著自己母妃一起住的。

而所謂的特殊情況,指的也是或者女兒太多了,讓她們集體搬到公主所去,一起接受教養也順便培養一下姐妹情。還有就是老太後原先在宮裏時,她倒是喚了公主在身邊陪伴。但最近幾年老太後因為身體的緣故,已經搬到了郊外皇家別院去住了,就沒喚公主,而是只帶了幾個老太妃。

因此,恭妃所出的三公主就一直住在側殿之中。

直到這天,她鬧著要去外祖家。

天知道自打兩年前她在鎮國公府裏出事後,她就再也沒有去過那邊。恭妃勸不住女兒,只得放行。

那公主出行的陣勢,可比皇子更大。

不是百來號人,是幾百號人。

鎮國公府:……

跟皇室的關系好,他們是應該感到高興的,但三天兩頭的迎接貴人,那就不是什麽美事兒了。

要知道,就算是七皇子好了,那也不可能一拍腦門子就出門的,他肯定是提前兩三天就去通知的。這都算是緊急了,而三公主更是提前了五天就告知了。

盤一下這個時間。

當七皇子頭一次拜訪鎮國公府時,小公爺剛剛離開府城。

之後,七皇子又去了四趟,算上最初的那次是五趟。幾乎就是他離開後沒兩日,又派人去通知要過去了。等到他妹子冒頭時,又是提前了五日。

這麽算下來,鎮國公府那是一整個月啥事兒都沒做呢,光顧著迎接貴客了。

但他們是國公府啊!

國公府,尤其是尚未敗落如日中天的國公府呢,那是很忙很忙的。

七皇子和三公主這對兄妹有一個誤區,他們都是在拿紅樓夢中的賈家跟鎮國公府比較。但事實上,如果非要拿賈府說事的話,那也必須把時間往前頭倒騰幾十年。不是已經淪落成三等將軍府的賈家,而是賈代善還在世時,由賈代善這個真正的榮國公掌權的那個賈家。

他們很忙的。

鎮國公本人也是身兼數職,要處理各種要事。而且他的長子一直駐守邊疆,很多原本可以分給長子的事情,都要由他本人頂上。

本來,他有三個嫡子,還都已經長成了,按說肯定是能分擔一些事兒的。可撇開常年離京的長子不提,次子是家族轉型的關鍵角色,面臨即將到來的鄉試,準備在鄉試上一展身手,通過科舉堂堂正正的進入仕途。

三子……

別提了。

也正因為他有三個嫡子,哪怕他想提拔庶子,那也是不合常理的。尤其本朝到如今,皇帝就是正統,是老太後親生的。太子殿下也是皇後所出,二皇子早年病逝了,三皇子是個莽夫,之後幾個也是完全不能跟太子一較高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