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淘氣的維拉爾先生(第5/5頁)

就連亨利埃塔,雖然貴為公主,出生的時候非但沒有禮炮鳴響,主教祝福,民眾跪拜,還不得不在嗷嗷待哺的時候離開了生母,被寄養在一個不起眼的小貴族家庭,雖然幾年後瑪麗王太後把她接到了巴黎,但日子也沒能好過多少——哪怕現在已是奧爾良公爵夫人,但她的身高與體重甚至比不上自己十四歲的女兒,也不如她聲音洪亮,步伐矯健——她的身體不是太健康。

所以說,在權力的旋渦中,身為王室成員也不是能保證自己總能安然無恙的。何況大公主嫁到瑞典,就和她的母親和祖母那樣是個外國人王後,所要面對的質疑和陰謀大概也不會少到什麽地方去。

“真的。”大公主點頭,“但父親說,為了不讓人們說三道四,這支連隊的人員不能用法國人,只能用瑞士人。”

“瑞士的雇傭兵相當有職業道德,”大郡主說,“但這樣小歐根就要傷心了。”

“快別這麽說吧,”大公主說:“他只是我的另一個弟弟罷了,就和小昂吉安公爵那樣。”如果是其他貴女,在她面前這麽說,大公主準要不快,但如果是大郡主,那就是善意的提醒:“我會在離開前和他見一面。”

也許是因為小歐根第一次覲見國王的時候,向他伸出手的就是大公主,那時候不過九歲的小歐根正處在人生中最為晦暗的一階段——他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份,高貴而又尷尬的身份,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與蘇瓦松伯爵夫人的私生子——在這個時代,貴族們對這樣的關系有著很奇怪的看法,他們並不會譴責皇帝與夫人對婚姻的背叛,卻會介意蘇瓦松伯爵夫人——她雖然是意大利人,但她的姐妹是路易十四的王室夫人,她的丈夫是蘇瓦松伯爵,國王的半個連襟與表親,那麽,作為一個法國人,她應該成為路易十四的王室夫人,而不是利奧波德一世的,這種行為近似於叛國,不管是法國人還是奧地利人都不會覺得滿意。

要說蘇瓦松伯爵,他是個性情率直的軍人,對輕浮的妻子他一向保持著不聞不問的態度,也有可能,他的愛情與親情,全都寄托在了另一個女人身上,但那個女人是個平民,她為了生了好幾個孩子,但始終無法與他步入教堂——他從莫特瑪爾公爵身上看到了希望。

正如他希望的,路易十四是個慷慨的人,他為國王解決了小歐根這個難題——他承認了這個孩子——反正他會有更多的東西留給他的親生兒女,國王就冊封他的愛人為萊蒙女子爵,又讓主教先生修改了從小歐根往下的出生證明,將第一個蘇瓦松伯爵夫人的死亡時間提前,他與愛人的婚約立定的時間則緊隨在後。

雖然後世的人看到這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時不免目瞪口呆,但對這個時代的教士來說,全都是常規造作,蘇瓦松伯爵心滿意足,回到軍隊裏繼續為國王打仗去了,小歐根,正如之前所說的那樣,留在了凡爾賽宮,和王太子,小昂吉安公爵等一起被王太後照看與撫養。

他的房間甚至距離王太子不遠,在上課的時候(在大公主沒有去女子學院時),他們也經常接觸和相處。

小歐根不幸地繼承了一些來自於哈布斯堡的面貌特征,他外貌不揚,又因為過於方正的下頜顯得老成嚴肅,身邊又有王太子與科隆納公爵襯托,就顯得更加慘烈。大公主伊麗莎白就像是他的對照組——波旁家族的孩子從小都是淺金色的卷發,長大後呈現出金褐色或是棕褐色不等,她又繼承了路易漂亮的眼睛,和她母親特蕾莎王後最具美感的鼻子和嘴巴,最令人慶幸的是,哈布斯堡的大下巴沒有在她臉上露出端倪,她的面部輪廓讓人想起那位出身美第奇家族的王太後。

在路易的看重下,她更是有著一種任何貴女都不曾擁有的驕傲與尊嚴,又因為路易的教育,她仁慈,善良,又聰慧。

這樣的大公主,要讓一個自卑的少年人萌發出甜蜜而又苦澀的情感,一秒鐘都用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