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7章 蘇丹撤離

蘇丹染病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最明顯的就是蘇丹要返回伊斯坦布爾,肯定得有人護衛吧。

再怎麽說也是一國之君,這護送的人數自然不能太少。

所以這就涉及到了軍隊的分流。

蘇丹帶走一部分軍隊,前線的軍隊數量就會吃緊。

如此一來面對明軍和波斯軍隊的壓力就會陡增。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蘇丹的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事情與之一比,實在是不值一提。

奧斯曼人特有的要面子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

無外乎現在只剩下了蘇丹帶走多少人這一個問題。

通常來說兩三萬人足以保證蘇丹陛下的安全,但是這個時候伊茲罕馬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他認為波斯人絕不會放過如此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要知道波斯人和奧斯曼人可是世仇,之前百余年間相互征伐不斷,各有勝負。但最後是以奧斯曼人的完勝告終。奧斯曼人奪得了許多波斯人原有的領土。波斯人雖然面上笑嘻嘻,其實內心肯定已經對奧斯曼人懷恨在心。

這種時候奧斯曼的君主生病,必須要返回伊斯坦布爾接受治療。

波斯人勢必會不顧及正面戰場的激烈戰況,而撥出一部分軍隊來進行阻截。

對波斯人來說,這簡直就是穩住不賠的。

若能阻截到蘇丹,他們大賺特賺,即便阻截不到,他們也沒有什麽可吃虧的。

蘇丹本來不覺得兩三萬人少,但經由伊茲罕馬在一旁這麽一說,他心裏頓時就不淡定了。

上位者都怕死,奧斯曼蘇丹更是不例外。

比起病死在路上他更怕被波斯軍隊截獲,死於亂軍之中。

他簡直不敢想象自己的腦袋被波斯人割下來懸掛在城頭示眾的景象,光是想一想,就讓人毛骨悚然了。

為了求穩,奧斯曼蘇丹還是決定把護衛他的軍隊人數向上加一些。

五萬?八萬?

最後奧斯曼蘇丹一狠心,決定把兵力調增到十萬。

十萬大軍總該是夠了吧?

要知道薩非舉國也就是能夠動員十多萬精銳。

只要沒有明軍幫襯,一對一的情況下,奧斯曼軍隊是一點也不虛薩非帝國的波斯軍隊的。

蘇丹也是一個乾綱獨斷的性格,他十分清楚以眼下的情況繼續鏖戰下去不會有太好的結果。

所以趁著這個時候把精銳先撤離,隨後其他軍隊再慢慢撤離就是最好的結局了。

至於損失……那肯定是避免不了的。

只是蘇丹想要把損失降到最小。

至於他撥給僧格的那五萬人,就是殿後的最好人選。

蘇丹當時也是多留了一個心眼的。

他給到僧格的基本都不是奧斯曼軍隊的精銳,而是從附近一些藩屬國、小部落中抽調的雜牌軍。

這些雜牌軍即便全部死完了,蘇丹也不會有任何的心疼。

反正這些不是奧斯曼本族的精銳。

從各個部落抽調來的人基本上都是炮灰,用來填壕的。

他們早死晚死都是死。

所以在伊茲罕馬的建議下,蘇丹把一應事宜給各級軍官交代妥當之後,毫不猶豫的就踏上了返程的腳步。

於是乎,一場禦駕親征變得滑稽不堪。

蘇丹也是把他的胸無點墨表現的淋漓盡致。

但是在奧斯曼國內他的統治應該還是很穩固的,只是經此一戰他怕是要好好考慮下擴張的事宜了。

尤其是對上明軍這樣的硬骨頭,他真的是占不到一點便宜啊。

……

……

一切的一切都在僧格的計劃之中進行。

有時候他甚至覺得自己是那麽的了不起,能夠算到明軍的一舉一動。

而明軍上下就像是一幫傻子一樣,完全沒有意識到發生的這一切。

好,真的很好。

僧格從五萬大軍中抽調出了五千人作為誘餌。

按照他的計劃,這五千人是要正面進入明軍的包圍圈埋伏圈的。

換句話說這五千人就是炮灰。

一將功成萬骨枯,僧格並不覺得他的決定有何冷血。

為了吸引明軍的注意力,從而最終擊敗明軍,死上五千人算的了什麽?

只要能夠最終擊敗明軍,他就是奧斯曼的英雄。

僧格深知如今他要想復國,必須要借助奧斯曼的兵力。

只有把奧斯曼蘇丹舔的舒舒服服,他才能夠允許僧格去借兵。

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當然,僧格也不能拖得時間太久,不然奧斯曼蘇丹一定會不耐煩的。

像這種上位者從來不關心過程,他們只會關心結果。

所以僧格在布置一番後也沒有再猶豫,直接開始行動。

如今時間是最寶貴的東西,只有把時間把握好了,他才能在蘇丹的心目中獲得最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