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找弟子

西境的捷報傳回望京。

同時傳回的, 還有謝遠琮用兵神勇的威名。

至於這個消息傳回後, 京中究竟誰人喜誰人悲,那就憑各自去思量了。

但邊境大捷,百姓們自然是高興的,且高興的還有宮裏頭那位。

康和帝那張繃了不知多少時日的臉總算不見了。

邊關捷報傳回的第二日,聽說早朝時皇帝龍顏大悅, 竟少有的拍案朗聲大笑。皇上都笑了,底下人自然也就跟著輕松多了。

而月余以來因為西境戰事,望京城裏沉悶的氣氛也終於松緩許多。

因捷報恰好趕在了踏青節之前, 且聖上也表了態, 京中的百姓也好, 貴胄男女也好, 終於敢好好玩樂一陣了。

秋露從街上聽來此事,回來告訴姑娘時,發現姑娘並無太多驚喜顏色。

秋露不知,紀初苓自然是早就收到消息了。

那人臉皮厚,在信中也不吝吹噓自己。西境傳來的是好事, 可還是令紀初苓又喜又擔憂的。

他一日未回,她這顆心總歸放不穩。

大夏國子民一直有踏青節出遊的習慣。趁寒氣褪去,春意已濃,邀上各自好友結伴, 外出走動遊樂, 別有一番情趣。

雖說是各自友親相約,但京城附近適宜踏青的籠共也就那麽幾處。

要麽玉泉峰登爬賞春花嬌蕊, 要麽東山頭邀友踢蹴鞠放紙鳶,或也有人去樨桃湖畔吟詩作對,話湖光春景。

所以雖都三兩之行,但恰好聚作一處,望之也能成群。

但是這踏青節,紀初苓一直都不太會去湊熱鬧的。比起約閨友踏青,她更樂意選個少人的地方,推兄長出去走走。

可沒想她近日卻收到文府的遞信。

文伯伯約她至煙雨莊。

紀初苓當下就心虛了。說來也是不應該,數一數,她都有好長一段時日沒尋空去見過文伯伯了。

事情一樁接一樁的,她根本給忘了。文伯伯怕不是生氣了吧。

於是紀初苓看了下文伯伯所說的日子,當日只得乖乖地去了。

文伯伯善結友緣。

這煙雨莊便是文伯伯坊間友人的一處莊園。他那友人是時常不在的,盡管如此煙雨莊也總是大開莊門,敞迎各路友鄰。

所以除了那些個地方,踏青節前後也會有一些人去煙雨莊賞談閑坐。

這日清風送爽,煙雨莊中繁花成景,到處都飄揚著花香氣。

煙雨莊中有一處且宜居,紀初苓此時正是與文涵在此間。

紀初苓今兒到這,一見到文涵就堆了滿臉的笑,只是仍舊沒逃過被檢驗課業的命運。

她隨意揀了首詩書滿了紙張,遞到了文涵手裏。

文涵那張臉孔板了好半天了,瞧著十分嚴厲的樣子。盡管春意怡人,紀初苓仍是沁出了一頭薄汗。

很久沒有過這種在先生的盯視下,頭皮發麻的感覺了。

文涵將紙張拿在手裏,在紀初苓跟前踱來踱去,目色嚴厲地檢視了半天,又嘆了一口氣。

嘆得紀初苓臉都臊了。

她瞬間有種對不起文伯伯的感覺。她隨心慣了,一時真沒收回來,怎麽找都找不得勁。

她噠噠跑過去,將文涵手裏那張抽了回來,說這個不算,便跑回桌前重寫。

文涵無奈搖了搖頭。

以前他教她時,就發現紀初苓有這毛病。她落筆太過於隨性了,費了他好些心思去掰正她。可過上這麽久,她少了督促,竟又回去了。

不過除此外,文涵還有覺得納悶的地方。

都說見字如見人,此話不假。紀初苓的字以前多有浮氣,可若拿剛才寫的一比,卻又截然不同。

浮氣去了個七七八八,筆鋒也沉穩下來了。以往因她的拘瑟,把她本身的靈氣遮蓋去了大半。文涵一直覺得可惜,但因同性格相關,也不好作出指點。

可剛剛紀初苓卻將那一身遮掩的靈氣都顯露出來了。宛若成了另一個人一般。

只是平日裏還是疏於習練了,以至筆墨下來一時收不住,顯得過於跳脫。當然這是與她自己相比,同旁人比的話,紀初苓即便隨意幾筆,尋常人也是及不上的。

紀初苓伏案書寫,偶爾偷偷去瞄文涵,覺得文伯伯大概是真生氣了,否則今天怎會如此嚴厲呢。因她知文涵私底下性子不像表面上那樣板正,有時脾氣來了也像個大小孩,所以她才當文涵一直板臉沉思的模樣是因被她氣壞了。

紀初苓之後又遞去幾張,文伯伯都不滿意。最後書字一副遞去時,才總算見文涵露了笑。見他笑了,紀初苓也忙起來討好地湊了上去,樂呵呵地問可還行?

文涵將其一卷拍了下她的腦袋。好歸好,但好得出乎意料了。因每人字跡不同,文涵雖對她作指點,但從未要求過她與他一致。只紀初苓以前有意識得去靠,仿他字跡的痕跡特別重。但這一回的,明顯已匯通糅雜自成一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