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修士之情(第2/4頁)

話音剛落,又覺得不對,回味一番,忙‘呸’了一聲,“我最討厭別人對我說這句話,怎麽如今倒自己說起來了。”

阮容接口道,“可見這話是聽著不中聽,但說的時候很暢快的。”

眾人均發一笑,齊月嬰又道,“雖是山門如此,無垢宗因所持本經的關系,一向也比較樸素,但當時聽人說起,山門內也少不了浮山飛閣,幾個菩薩境高僧,亦建有小凈土,入口便在大陣之內。如何此次前往,所有小凈土入口全都掩去無法感應,菩薩高僧,一樣在禪房中打坐居住。就不知他們是出了甚麽變故,又是要修甚麽特殊法門,這才改弦更張至此。”

又取出一枚玉簡,將阮慈今日所言全都記錄其中,尤其是她交還僧秀所見,其余人也的確未曾參與,道,“此事還要早些報給恩師為好。”

阮慈提醒道,“別忘了僧雨問你要場地費的事。”

齊月嬰道,“這個倒是早幾日就飛劍傳書告知了的。”

她將玉簡附上飛劍,推窗送出,回身言道,“我等出門在外,雖說每日報平安書信,師門未必都看,但在做弟子的來說,只有過分疏懶,哪有過分殷勤的呢?”

這一語說出,阮容還可,阮慈卻是不禁見賢思齊、自慚形穢,想到王真人對自己,自然比齊月嬰的師父對她要好,但自己出門以後,別說請安書信,便是只言片語都未曾捎回,偶爾想起師父,也沒什麽好話,不僅有些慚愧起來。起身道,“明日月娘發信以前,告訴我一聲,我也給紫虛天寫封信去。”

回到自己房中,提筆想了一回,卻是連墨都幹了,也不知寫什麽好,只好草草書就一篇,道,“恩師在上,弟子很好,恩師好麽?天錄好麽?英英好麽?我那些仆僮從人可還聽話?弟子在外見了許多新鮮事,不過師尊應該都曾見過,只是未與我說,因此我也就不說了。也有許多感悟,但師尊應該都經歷過,所以一樣也就不說了。”

咬著筆杆想了半日,又添了一行字,“我在無垢宗坊市買了一罐禪茶,師尊應該也喝過的,但我還是買了。無垢宗有許多變化,但月娘都在玉簡中說了,師尊應該也能知道,我就不多言了,免得師尊嫌我啰嗦。”

說到這裏,實在無甚可寫,好歹也勉強湊了半頁,便算是寫得了。換了一張紙來給天錄寫,卻是倚馬千言,洋洋灑灑寫了十幾張紙,光是英英就問了一整頁,好容易收住筆鋒,將信封好,尋到齊月嬰交代過了。想要回房調息,又因為這封信寄出去之後,心裏便不由多了一份對回信的期待,心緒一時也是難平,回房片刻,還是忍不住去找阮容說話。

在飛舟之中,靈力隨時變化,調息倒還能勉強,但卻不宜修行,因此築基修士多數不會遠行,楚真人所說‘金丹之後,琴棋書畫總要學會幾樣’,也是因此。修道人又無需睡眠,一旦出門,動輒數月,長則數百年的行程之中,總要有些喜好打發時間。否則便和阮慈這般,只能觍著臉抱著門板,探出一雙眼鬼鬼祟祟地瞧著阮容動靜。

阮容盤膝榻上,正是閉目養神,晾了阮慈一會,方才沒好氣地道,“進來罷,怎麽還是這般朽木塵梁樣子。”

在宋國,因沒有水,並無爛泥,煮玉為飲、烹稻為食,更無扭股糖這樣的吃食,說人沒形沒狀,多數是說像那無人居住的空屋之中,倒地歪軟的梁木。這在宋國是極可惜的事兒,因為梁木都要從別國運來,還要加持符咒,十分難得。阮容這遣詞造句,如今非阮慈、阮謙、宋太子三人不懂,便是宋國此時,五十年已過,山清水秀,時移世易,如今的百姓哪裏知道這詞兒?

阮慈心中柔軟,挨著阮容坐了,伏在她膝上出了好一會神,才問道,“容姐,你如今心裏真是一點都不歡喜宋太子了麽?”

阮容道,“你怎麽就惦念著此事不放了?如此在意,是不是你自己心裏有了些甚麽事兒?”

阮慈轉轉眼珠,笑道,“我都成親了,哪裏沒有事兒呢?”

阮容還未知詳細,阮慈便將自己和瞿曇越的事刪減捏造了些許,說給她聽了,又道,“這越公子娶了一百多個夫人,也不多我一個,能和我連上因緣,將來自然便可以與姐姐合作,我成親時固然並非十分情願,但因果已立,他畢竟也照拂我不少,若有機會,還是要將他引見給姐姐。”

出行在外,誰知道有沒有大能暗中關注,阮慈這話說得滴水不漏,阮容聽了也道,“難怪前幾日月娘突然說起玄魄門的事。”

她眉頭微蹙,顯然不喜玄魄門作風,旋也嘆道,“入道以來,只覺得修者的人倫婚姻,與我們凡人都是迥然有異,想來這也是一樁了。婚姻之約,在凡人來看,自然希望雙方情投意合、長相廝守,開枝散葉,對修者來說,卻仿佛只是結盟所用,婚姻雙方所結因果,想來要比友朋牢靠多了,要說有什麽情念牽扯其中,卻是未必。有情,因緣便更加緊密,無情,因果也仍在那裏。”